行業資訊 煤炭 資訊詳情
進口煤價格優勢喪失 國產煤發力搶奪市場
  2014-01-01 17:10:43

  據化工報告大廳了解:從神華集團2月28日起下調北方港口動力煤現貨價格以來,引發了一系列的降價連鎖反應,兗礦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均對煤炭銷售價格進行了下調。經過此輪降價之後,許多原本就不堪重負的中小煤企不得不停產。不過受到此次降價潮影響的不僅是國內煤炭生產商,進口煤貿易商也受到了很大衝擊,進口煤基本喪失了優勢。

  進口煤對國內市場的衝擊之勢,近兩年越來越猛,剛剛過去的2月份,進口煤量卻出現了大幅萎縮。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月份我國煤及褐煤進口量為2282萬噸,環比減少1309萬噸,下降36.45%,同比減少48萬噸,下降2.01%。而據了解,進口煤被抵制之後,拉內貿煤的船隻明顯增多。神華黃驊港庫存下降尤為明顯,電廠也已經開始在大秦線檢修之前搶運。

  一直以來,進口煤由於價低質好,受到國內電企的青睞。進口量為何驟減呢?

  「國內煤價下挫是導致進口煤數量降低的重要因素,進口煤已基本上喪失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同國內煤炭競爭過程中逐漸敗下陣來。雖然國內煤炭降價保量的做法不值得肯定和發揚,但價格競爭將是煤炭企業重奪市場份額的最重要手段,2014年的降價潮一觸即發」。

  國內煤價的下跌導致進口煤的價格優勢迅速減弱,加上國際海運費近期上漲和人民幣持續貶值,進口煤到岸價顯著提升,甚至高於國內煤炭到岸價。年前煤企巨頭們為簽年度合同,哄抬煤價,致國內煤價大幅上調,導致進口煤搶占了部分市場。現在一直降價,目的就是為了搶回丟失的市場。

  煤炭的價格因素是採購商們首先要考慮的,進口煤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喪失,國內的電廠又將目光轉移到了國產煤上面。此外,大秦線集中檢修初步定於4月6日至30日,電廠在大秦線檢修之前紛紛搶運,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國內煤炭需求。

  進口煤遭到抵制進口量大降,導致國產煤「上位」對電廠來說究竟是好還是壞,業內也有著不同的聲音。

  分析師商麗麗表示,煤炭市場應該保留部分進口煤份額,因為進口煤大都是沿海地區電廠使用。而我國煤炭主產地是在西部和北部,需要北煤南運、西煤東運,這樣一來成本就提高了。而且保留部分進口煤也可以抑制國內大型煤企操縱煤價。

  對此,邱希哲認為,大型煤企若要操控煤價,大型電力巨頭尚有舉措應對,而中小民營電企幾乎無力抗爭。增加亦或減少進口煤配額都不能解決的根本問題,煤炭市場化的改革舉措有效落實前,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之間的「宿怨」無可化解。

  進口煤和國產煤矛盾還是需要交給市場去解決。進口煤有優勢,國產煤也有優勢。電廠自然是希望採購多元化一些,這樣才不會被煤企卡住脖子。

  據宇博智業了解,當前,煤炭市場還是供應過剩,還且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通過價格戰來搶占市場並不明智,這種降價方式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如果煤價跌破成本價位,煤礦虧損的隱憂將逐漸放大。邱希哲指出,更加嚴苛的環保政策很快便會出台,煤炭需求量會受到抑制,煤價下跌、市場疲軟的情況還會延續,煤炭行業將面臨重大考驗。而國產煤和進口煤之間並不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在供大於求的基本格局下,價格低者、質量高者能夠脫穎而出。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煤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