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美國Henry Hub期貨價格較月初下跌12%,歐洲TTF價格回落至近一年低位。這一趨勢主要源於川普政府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不確定性,疊加全球經濟放緩擔憂及能源需求預期下降的影響。從短期供需博弈到長期能源轉型挑戰,全球天然氣市場的波動性正成為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交織的關鍵領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美國Henry Hub期貨價格截至4月14日已跌至3.47美元/百萬英熱,較本月初下滑近12%;歐洲TTF價格雖短暫反彈,但仍報33.76歐元/兆瓦時,較年初高點下跌約45%。市場分析指出,「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摩擦導致全球能源供應鏈承壓,投資者普遍擔憂需求萎縮將加速價格下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此類措施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速下調,並進一步削弱能源市場的穩定性。
受「對等關稅」影響,歐洲天然氣工業需求預期持續走弱,上周TTF價格一度大幅下探。分析認為,全球LNG供應過剩與歐盟儲氣規則調整(允許11月前以低於90%的目標存儲)加劇了供過於求的局面。儘管俄烏衝突後美國成為歐洲最大LNG來源國(2024年占比超50%),但冬季低溫可能引發的補庫存需求,或將短暫支撐進口量回升。
數據顯示,美國LNG僅占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5.4%,且多數長協合同將於2026年後交付。國內買家通過靈活採購策略(如FOB條款)及多元化供應渠道(俄羅斯管道氣、卡達等LNG),有效分散了關稅風險。此外,國產氣增產與替代能源發展進一步削弱了美國資源的不可替代性。自去年中國對美LNG加征15%關稅後,進口量已歸零,凸顯市場韌性。
儘管短期利空主導市場,但季節性因素可能扭轉趨勢。隨著北半球夏季用電高峰臨近及出口裝置進入檢修季(二季度起),國際氣價或於5月後止跌回升,並維持階段性強勢。然而,高關稅政策若持續加碼,將加速替代能源滲透,長期削弱天然氣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競爭力。
總結
「對等關稅」通過扭曲貿易關係與供應鏈,成為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波動的核心變量。歐洲因高度依賴進口面臨更大價格下行壓力,而中國憑藉多元化策略成功緩衝衝擊。未來市場走向需密切關注氣候條件、地緣政治及替代能源技術進展的綜合作用,政策制定者需在保護主義與能源安全間尋求平衡,以避免進一步擾亂全球能源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