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藥品 資訊詳情
美國醫生感染伊波拉引民眾不安 醫院稱並無蔓延風險
 伊波拉 2014-01-01 09:45:22

  伊波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薩伊),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

  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伊波拉」屬於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薩伊即現在的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伊波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伊波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

  美國醫生感染伊波拉

  據報導,由於伊波拉疫情肆虐西非,兩名在賴比瑞亞工作的美國志願者醫護人員,也不幸感染了這種可怕的病毒。其中一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美國醫生肯特·布蘭特利,在當地時間2號乘坐特製飛機從賴比瑞亞飛抵美國進行隔離治療。

美國醫生感染伊波拉

  根據美國媒體的說法,這將是首次有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進入美國。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到,大量美國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表示了自己的不安和牴觸情緒。他們擔心,描寫致命伊波拉病毒的好萊塢電影《極度恐慌》中的噩夢,可能會在美國上演。

  當天,肯特-布蘭特利乘坐專機抵達美國亞特蘭大多賓斯空軍基地,前往埃默里大學醫院接受治療。此前,他在賴比瑞亞一所收治伊波拉感染者的醫院參與救援。另一位美國感染者是50多歲的女醫護員南希·懷特博爾。她也將在未來數日內由這架專機接回美國。

  民眾擔心伊波拉病毒被帶回國

  布蘭特利回國遭到了美國民眾的牴觸。有民眾在社交網絡發泄說,布蘭特利把伊波拉病毒帶回了美國。對於這種說法,埃默里大學醫院醫生瓦爾基表示反對:



  瓦爾基:我想反駁這種觀點,說這是把伊波拉帶進美國,他是個病人,是個需要我們幫助的病人,他是我們的鄰居,是他孩子的父親,是他父親的兒子,是他兄弟姐妹的手足,他需要我們的幫助。

  給布蘭特利治療的埃默里大學醫院是美國隔離治療經驗最豐富的醫院之一。該醫院傳染醫學博士布魯斯-里博納表示:

  布魯斯:我們擁有一組接受過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這支團隊已經存在好幾年了,在過去的12年裡,他們反覆接受訓練,並在實踐中看護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者。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號表示,伊波拉病毒只通過與病人器官和體液直接接觸後傳播,例如血液、唾液、尿液和精液等分泌物,不會像流感一樣在空氣或水源中傳播。

  截至目前,僅在西非地區,就有100多名救助工作者感染或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超過一半已經死亡。

  此外,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美非峰會,也因西非國家暴發伊波拉病毒而格外引人關注。美國總統歐巴馬本月1號表示,此次伊波拉疫情需要「非常嚴肅地對待」,美非峰會將會對相關人員進行體檢。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歐巴馬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說,此次伊波拉疫情比以往嚴重得多,而下周將有約50個非洲國家的代表到華盛頓參加峰會,因此美方將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另外,為應對本國伊波拉疫情,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兩國領導人已決定不參加此次美非峰會。

  醫院稱並無蔓延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日說,這家機構接到多封電子郵件和至少100個普通民眾打來的電話,質問他們把患者接回國內的做法。不過,一些傳染病防控專家回應質疑,稱埃默里大學醫院是美國隔離治療經驗最豐富的醫院之一,隔離治療措施嚴格,接患者回國不會對公眾健康構成任何威脅。



  「病房不具備傳染性之前,什麼都不會從這裡跑出去,」參與救治布蘭特利的醫生布魯斯·里布納說,「醫院的任何一名醫務工作者、任何一名患者以及探訪者都不存在感染這種病毒的風險。」

  科學家爭議是否提前試用疫苗

  面對西非地區伊波拉疫情的嚴峻形勢,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家機構準備與醫藥企業合作,共同研發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特效藥。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一名高級官員告訴記者,這家機構還有望降低試用伊波拉試驗性藥物的門檻,前提是「治療效果大於潛在安全風險」。

  現階段,科學家們就是否應提前試用試驗性藥物和疫苗對抗伊波拉病毒存在爭議。一些人認為這輪疫情來勢兇猛,用藥救人要緊;一些人則認為把沒有獲得充分測試的治療手段或疫苗投入使用的做法有違道德,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伊波拉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