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院一名張姓產婦,在做剖腹產手術時,因術後大出血死亡。「我們認為她是非正常死亡,醫院存在很大責任,如果發現及時不至於死亡,也不至於隱瞞我們這麼久。」張女士的家屬認為,醫生在搶救方面存在問題。
一個較為常見的剖腹產手術,因產婦大出血不治身亡,演化為一場社會普遍關注的事件,家屬方指責醫院未盡責院方認為產婦因羊水栓塞發病死亡,究竟誰之過?緊張的醫患關係,飽受詬病的醫療體制,滯後發展的衛生法制,在兜底產婦死亡醫生失蹤「真相」的同時,需進一步規範衛生體制讓醫療事故處理規範合理,才會拉直處於醫患關係對立的「問號」。
醫患糾紛的新聞並不鮮見,近年,人們試圖為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把脈。是制度的不完善,還是信任的缺失?作家六六「臥底」醫院半年,寫出小說《心術》,揭示出在當代中國醫患間痛苦的關係中,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不能簡單地用白紙黑字來定義。「病人是弱勢群體」和「醫生是弱勢群體」,相互提防是醫患對立愈演愈烈的「硬傷」。
醫生是人不是神,他們每個人都沒有把人治死的意願,因為這對正常人本身就不是個問題。但醫學是經驗主觀判斷等等綜合的科學,再加上人體的複雜性,造成了同樣的病例,你這樣治行得通他行不通。同時醫生也的確有判斷上的準確率問題,就好像工業生產里有廢品率一樣,我說起來是理性的輕飄,但落實到生命上,就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到底是醫生不作為還是因產婦突發性疾病不能治癒而發生的死亡,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第三方機構給出一個雙方都參接受的「事實真相」。
是不信任,卻又依賴。醫院是一個矛盾衝突最激烈的地方,醫生給病人看病是為了減輕病人的病痛,病人看病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病痛,醫患的目標一致對抗疾病,但為何現在醫患關係「緊張」?由於現行衛生體製法規不完善,在處理醫患關係時醫院既當「實施者」又當「裁定者」無疑放大了醫患對立面。本該一片靜土存在的醫生和患者,現在參雜太多的外界複雜因素:「號販子」、「醫鬧」、誤導的「媒體」和糾纏的「律師」,更是浪費國家醫院醫生的大量資源、時間和精力。
法律應是「以人為本」,解決醫療糾紛應有一個第三方介入的機構,處理醫療糾紛應站在公平合理的角度,確保醫療事故的及時解決,而不是出現醫療事故後,矛盾由醫院和患者相互解決,或者相互推責。防止醫療事件的發生,也許只有完善相關衛生體製法規,加大政府的投入和醫療體制的改善、醫患之間相互的信任,才可能改變對立緊張的中國式醫患關係現狀。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深度分析報告》顯示,日漸緊張的醫患關係,和醫療體制和醫院的醫療環境脫離不了關係。因此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療器械結合醫生的醫療技術,是醫院機制運行至關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