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車輛 資訊詳情
1月進口車銷量下滑20% 進口車市場全面進入調整期
 進口車 2015-01-01 10:40:55

  進入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迎來開門紅,但進口車卻開年不利,不僅庫存係數繼續維持在警戒線以上,而且市場需求與供給量雙雙出現下滑。下面是對2015年1月進口車市場的相關內容介紹。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月度形勢分析會在京舉行,進口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存表示,2015年進口車市場開局不利,供給和需求出現雙降。中國進口汽車市場資料庫的統計顯示,2015年1月海關汽車進口量和銷量均開始下滑,其中進口量下滑幅度達到13%,銷量下滑幅度達到20.8%。

2015年進口車市場供給和需求雙降

  國機汽車認為,進口車供給和需求雙雙進入下行通道,意味著進口車市場全面進入調整期。「進口車市場進入調整期,主要是因為去年供給和需求嚴重倒掛,導致庫存迅速增加。」國機汽車市場部高級經理王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來自中國進口汽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統計顯示,2015年1月進口車市場優惠幅度與2014年12月持平,多數汽車品牌仍在讓利促銷。與此同時,寶馬、奔馳、奧迪、大眾等車企進入全面調整階段,2015年紛紛下調銷量目標。令人意外的是,Jeep品牌卻在1月逆勢增長,成為進口量最大的品牌。

  目前,進口車行業的庫存深度超過4個月,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從中國進口車行業庫存走勢圖可以看出,從2014年6月起,進口車庫存在快速提升,10月的庫存量己超過近兩年的最高水平,並且繼續快速走高。

  1月進口車銷量下滑20%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月汽車銷量達231.96萬輛,同比增長7.6%。但進口車市場卻遇冷,汽車進口量和銷量雙雙步入下行通道。更多相關內容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汽車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中國進口汽車市場資料庫的統計顯示,2015年1月海關汽車進口量同比下滑13%,跌破10萬輛,降至9.8萬輛。而2014年月均汽車進口量在11萬輛左右。

  1月份,不僅轎車進口量下滑幅度超過20%,連續兩年實現高速增長的SUV車型進口量也出現接近10%的下滑幅度。

  中國進口汽車市場資料庫的數據顯示,1月轎車進口量為2.97萬輛,同比下滑21.46%,SUV車型進口量為6.37萬輛,同比下滑9.24%。這是近兩年來SUV單月進口量首次出現下滑。

  王存認為:「SUV車型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此前進口量的支柱車型在2014年底或今年初實現國產。」他舉例稱,2014年11月國產上市的沃爾沃XC60,在去年底前結束進口;計劃2015年5月上市的福特銳界,2015年已經結束了大批量進口。此前,這兩款車的月進口量均在2000~3000輛。

  除此之外,2015年開年進口車市場降溫,和去年汽車進口量和終端銷量嚴重倒掛、企業庫存高企有著必然聯繫。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海關共進口汽車142.3萬輛,同比增長21.6%。而中國進口汽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去年進口車銷量增幅僅13.2%。

  2014年8月,進口車需求增幅開始放緩,10月市場增幅甚至跌至0.3%,而進口車供給卻一直保持在高位,月均進口量超過11萬輛。導致去年底進口車的庫存指數達到4.21,創下近年來的新高。

  受此影響,1月進口乘用車銷售7.77萬輛,同比下滑12.7%。根據中國進口汽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統計,2015年1月進口車銷量同比下滑20.8%,從2014年同期的10.04萬輛下滑至7.95萬輛。其中,寶馬進口車銷量下滑10.5%;奔馳進口車銷量下滑7.2%;大眾進口車銷量下滑66.3%。

  Jeep進口量一枝獨秀

  伴隨著進口車市場的調整,寶馬、奧迪、保時捷等豪華車品牌紛紛開始調整進口車供應量。了解更多汽車報告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汽車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

  對此,各大汽車廠商提前已有準備。此前,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安格曾告訴記者:「為了應對中國經濟和汽車市場增幅放緩,寶馬總部已經下調了7系和寶馬X5等大型車的產能。」

  2015年1月,寶馬7系進口量僅百餘輛,下滑幅度巨大;寶馬X5進口量同比下滑18.4%,為1750輛。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進口量持續飆升的Jeep品牌,在今年1月繼續表現亮眼,共進口汽車1.91萬輛,同比上升92.2%,首次成為月度進口量冠軍。

  王存分析稱:「Jeep品牌在國產前加速擴張,以提升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中國進口汽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顯示,2014年底過高的庫存基數,導致今年1月庫存指數再度走高至4.4,優惠幅度依然和去年12月持平,達到10.7%。「這種狀態很可能將持續,2015年一季度都將無法改變。」王存預測。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進口車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