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醫療服務 資訊詳情
公立醫院改革勢在必行 國家推出政策指導是現實需要
 醫院 2015-01-01 10:50:52

      公立醫院是中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指出:「公立醫院是體現公益性、解決基本醫療、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的主體,矛盾問題比較集中。要加強其公益性,就要扭轉過於強調醫院創收的傾向,讓其成為群眾醫治大病、重病和難病的基本醫療服務平台。」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引起社會關注。

上述指導意見指出,試點城市所有公立醫院推進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採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間的利益鏈,完善醫藥費用管控制度,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到2017年,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公立醫院改革勢在必行,國家推出這樣的政策指導是現實的需要。然而,國家也需要出台相關具體的指導細則,否則不排除出現一些與政策背道而馳的現象。

破除以藥養醫

《指導意見》中指出,採取綜合措施切斷醫院和醫務人員與藥品間的利益鏈,完善醫藥費用管控制度,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辦法,改變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業務收入中技術勞務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藥品和衛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確保公立醫院良性運行和發展。力爭到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此外,政府還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醫藥分開,患者可自主選擇在醫院門診藥房或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加強合理用藥和處方監管,採取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處方點評等形式控制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強化激素類藥物、抗腫瘤藥物、輔助用藥的臨床使用干預。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經有五家大型公立醫院實行醫藥分開,這五家醫院包括: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試點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掛號費和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5家試點醫院門診醫保患者的藥占比由過去的70%下降到了現在的58.8%,門診次均醫療費用減少了54.84元,患者個人的自付費用減少了60.4元。

「目前的藥品價格改革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而這個意見的出台也是必然。」史立臣認為。

但史立臣也表示,目前醫院、醫務人員與藥品間的利益鏈已經形成了,尤其是在取消藥品加成收入對醫院的補貼之後、政府補助沒有到位之前,醫院可將這部分收入「從陽光下轉到陰涼處」。「破除以藥養醫需要政府要繼續提出具體的實施細則」。

醫療服務價格存漲價空間

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政府一直在降低藥品的價格,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醫院上漲醫療服務價格。

《指導意見》中指出,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整體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試點城市要在2015年制定出台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經科學測算,在降低藥品、醫用耗材費用和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合理調整提升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服務項目價格。

有業內人士認為,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實現市場化後,醫療收費將會有明顯上漲,但具體還要看各地執行的情況。

2012-2016年民營醫院市場分析及前景諮詢報告了解,北京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案也即將出台,價格則是「有升有降」。其中反映醫務人員基礎勞動的項目價格要適當提高,比如診療、護理、手術、病理、中醫項目價格;而大型醫療儀器、檢驗、醫用耗材等價格都有降價空間。

熱門推薦

醫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