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原奶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並且供需之間的缺口處於逐年增加的趨勢,據介紹,2015年全國原奶供需缺口為20.4%,預計到2017年會達到22.1%。在國內乳製品需求依然強勁、產業發展依舊被看好的背景下,乳製品產業上游端的鮮乳供應商們開始為登陸資本市場而蠢蠢欲動,為搶羹產業紅利做準備。
供需缺口催生上市動力
在國內乳製品需求依然強勁、產業發展依舊被看好的背景下,乳製品產業上游端的鮮乳供應商們開始為登陸資本市場而蠢蠢欲動,為搶羹產業紅利做準備。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7月,以牧草種植、牛場運營、生鮮乳供應為主業的騎士乳業登陸新三板;此後的9月末,寧夏滙豐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新三板掛出公開轉讓說明書,該公司也是靠養奶牛賣生鮮乳發家的;12月10日,另一家靠養殖與生鮮乳供應迅速崛起的中鼎牧業也成為新三板上市公司一員。再加之去年以及更早之前上市的上陵牧業、駿華農牧、聖牧、現代牧業等企業,原奶供應商的上市公司團隊在不斷壯大。
對於這些企業的上市動因,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表示,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為便利的融資渠道、擴大規模,而所處產業具備增長空間的前景成為這些企業的上市背書。中鼎牧業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明確提出,近年來,我國原奶市場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並且供需之間的缺口處於逐年增加的趨勢,據介紹,2015年全國原奶供需缺口為20.4%,預計到2017年會達到22.1%。
此外,根據Wind的信息顯示,我國乳製品行業收入從2004年的625.19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3287.73億元。乳製品銷售的增加,勢必帶動原奶需求的增加。將進一步刺激我國原奶市場的發展,這也為以賣原奶為生的企業提供了市場空間。
雙重不穩定因素埋下風險
然而,雖然原奶的需求與供應之間出現了較大缺口,但是這個缺口是否就能由上述所提到的企業來填補呢?對此,多位乳製品行業人士表現出了懷疑。「機會固然有,但是國外物美價廉的奶源以及國內跌宕起伏的生奶價格,成為阻礙這些企業發展的不穩定因素。」王丁棉表示。
首先,歐盟牛奶配額的取消以及我國與多個國家自貿協定的達成,為國際乳製品企業彌補國內乳製品需求的缺口提供了可能。根據國際奶農聯盟的預測,未來五年國際奶價將進入下行通道,相對於此,由於人力、物力以及飼料成本高企,國內奶價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未來極具競爭力的國際乳製品將對我國奶牛養殖業形成衝擊。王丁棉繼續表示,除了價格優勢外,國外乳源的安全性也吸引了國內大型乳製品企業紛紛布局海外,這也侵蝕了國內鮮乳供應企業的大部分出路。
其次,由於國內養殖企業整體市場還未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奶荒」與「奶剩」之間的過山車式變化常常上演,讓養殖企業時時面臨難控的風險。就在去年底,由於奶源供應量的突發猛漲,眾多企業被捲入「倒奶風波」,損失慘重。
以中鼎牧業的財務數據為例,2013年該公司全年營業收入為788萬元,2014年增至1.4億元,該公司淨利潤由2013年的虧損轉至盈利。在業內人士看來,2014年的盈利與2013年「後奶荒效益」有關。「大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如果趕上好年份,這些企業的盈利就會有保障。當然,這也與中鼎牧業養殖規模和鮮奶生產量的擴大有關,大規模加之好年景收入就有了保障,反之,企業的收入難言穩定。」王丁棉說。
單一客戶決定另謀出路
對於中小型牧場而言,奶價與供需之間的矛盾帶來的影響會更加直接,而對於中鼎牧業、騎士乳業這樣具備一定規模、具有一定穩定客源的企業而言,風險的可控性也高。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了規模就有了生產力,但是小型牧場夢寐以求的穩定客源卻不能成就一本萬利的買賣。
北京商報記者整理髮現,這些上市原奶供應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客戶集中度強,甚至很多企業都是由蒙牛等大型乳業老員工所創立,換句話說,這些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找好了下遊客戶。以騎士乳業為例,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就提到,該公司對第一大客戶蒙牛乳業有一定的依賴性。2015年1-6月、 2014年1-6月對蒙牛乳業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03%和48.99%;同樣向蒙牛出售的收入,在2014年中鼎牧業的營業收入中占到59.15%;此外,寧夏滙豐源的大客戶是伊利,該公司的產品幾乎全部銷售給了伊利。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穩定的大客戶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在保證了產品銷路的同時也埋下風險,大客戶緊緊把住了這些供應商的命脈,一旦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而大型乳企則因為有眾多的供應商,失去一家並不會帶來很大損失。
就在近日有消息傳出,中鼎牧業與蒙牛之間因為在收奶量與價格方面有些許摩擦,從而影響了雙方合作。
實際上,包括中鼎牧業在內的原奶供應商也意識到了大客戶依賴度大帶來的風險。此前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就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養殖與原奶供應的利潤微薄、風險較大,因此該公司正計劃通過對下游產品業務板塊的探索來尋找應對方式,這也是目前老牌原奶供應商現代牧業的做法。
王丁棉進而表示,在國家鼓勵乳製品下游企業必須具備奶源基地的大政策環境下,單一養殖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其出路要麼是被大型乳製品製造企業所吞併成為奶源基地,要麼向下游發展,向全產業鏈布點。因此,上市只是這些企業資本積累的第一步,接下來這些企業定會上演更多併購戲碼或轉向產品終端的舞台。更多乳製品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乳製品加工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