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醫藥其它 資訊詳情
民營醫院機構數量增多 未來發展前景良莠不分面臨困境
 民營醫院 2016-01-02 10:20:32

  我國民營醫院在近幾年呈現飛速增長的態勢。截至2014年6月,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11737家,是醫改前數量的兩倍多,在2008到2013年間保持了約16%的複合增長率,同時民營醫院數量占全國醫院數量的比例也由2008年的27%上升到2014年6月的47%,呈現出公立醫院數量占比減少、民營醫院增長的趨勢。不僅僅是民營醫院數量,其提供的服務量也快速增長,2014上半年的診療人次數達到14581萬人,出院人數為866萬人,較2013年同期分別上升14%和19%。

民營醫院機構數量增多 未來發展前景良莠不分面臨困境

  民營醫療機構數量增多

  民營醫院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表明,民營醫院的數量這幾年迅速增加,在廣東東莞,民營醫院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公立醫院。此外,境外資本也開始挖掘我國民營醫院市場,以梅奧診所、百匯醫療為代表的外資民營醫院,目前已經在我國完成了布局,不少機構甚至在其成熟商業模式的運作下開始盈利。這對我國民營醫院行業來說,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外資設立的民營醫院也是經歷了漫長的煎熬之後才走到今天的。過去的十年間,外資民營醫院普遍都是虧損的,例如北京的多倫多醫院、德安醫院、國際心臟病醫院紛紛落幕。但是這兩年我國尋求海外醫療的人數不斷增多,消費升級帶來的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讓海外醫療機構重新將中國作為業務開拓的重心,並且在相應的戰略上做出調整。

  這些外資民營醫院最開始針對的是外籍人士,而後覆蓋到本土高收入人群。而鑑於近來我國中產階級蓬勃發展,老齡化、嬰兒潮的來臨,讓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也成為外資民營醫院的客戶。

  但是從當下民營醫院的發展狀況來看,不少本土資本都採取與外資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利用後者的市場認可度與自身的本土運作能力,開拓民營醫院市場。

  而對於本土資本來說,對外資醫療機構的青睞有一定道理,「洋為中用」在這一領域尤為明顯。然而通觀全局,盈利或許不是資本的唯一目的,對醫院市場的布局、對產業鏈相關資源的整合才是其終極目的。

  縱觀民營醫院產業鏈,醫院只能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入口。醫院流量越大,就能夠為產業鏈中其他環節如耗材、設備導流,有助於產業資本布局醫療全產業鏈。

  再者,外資醫療機構的介入,也有望為我國民營醫院行業帶來國際先進的治療與億元管理體系。目前已經有不少外資民營醫院涉足醫生、護士的培訓、繼續教育等業務,對於民營醫院橫向拓展經營範圍也有較大幫助。

  據《2016-2021年中國民營醫院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的分析,外資民營醫院入華,有望在未來產生「鲶魚效應」,這一勢頭已經越發明顯。而且從我國民營醫院的數量上來看,也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

  對於民營醫院行業來說,與境外醫療機構展開合作,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點。

  民營醫院發展前景在哪?

  民營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既有政策層面的,也有自身運營產生的。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把它看成前進中不可避免的出現的困難,或者換一角度,認為這些問題出現的越早,引起的反響越大,對於民營醫院今後的發展越好。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前進的,只有儘早的看到問題的存在,才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帶病上陣」,終將得不償失。

  政府標準不統一。對待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目前主管衛生的行政機構存在「一頭重,一頭輕」的狀況:對民營醫院要求「嚴」,對公立醫院要求「松」;對民營醫院照顧「少」,對公立醫院要求「多」;對民營醫院服務「遠」,對公立醫院服務「親」。比如在醫保定點問題,執業醫師註冊問題、專業領域的不公平待遇問題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民營醫院顯然被不公正對待,受到歧視。

  目前,政府對民營醫院的發展缺乏指導和監督,放任自流,使得民營醫院良莠不分,魚龍混雜等現狀。民營醫院越來越多,而民營醫院發展也面臨著困難。主要的問題是:重眼前,輕長遠;重使用,輕培養;重設備,輕人才;重廣告,輕品牌。這幾乎是所有民營醫院不成功的「通病」。

  根據國家衛計委早前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了1.45萬個,占全國醫院總數的52.7%,這個數據比2010年增加了106%。民營醫院的床位數量達到了103.4萬張,占醫院床位總數的19.4%,比2010年增加了161%。2005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只有3200多家,10年來,數量翻了超過4倍,並且還在持續增長之中,占據了中國醫院總數的半壁江山。

  從需求端來說,由於民營醫院醫療水平較弱,患者對民營醫院不信任或得不到有效治療,因此長期養成了無論病情輕重緩急都去公立醫院就診的習慣。長期來看,唯有民營醫院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提供醫生完善的醫學繼續教育,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民營醫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