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生活日用品 資訊詳情
快遞包裝污染漸凸顯 99.22億包裝箱廢品回收難
 包裝箱 2016-01-02 11:28:53

有過網購經歷的人都會發現,自己的快遞被各種紙箱、塑膠袋、膠帶等包裝製品層層包裹,方便的同時卻也帶來了很大的快遞包裝污染問題。

「雙十一」、「雙十二」火爆落幕,快速增長的網購方式增長背後是快遞包裝給環境帶來了更沉重的負擔。快遞包裝帶來的污染問題正日益凸顯。

中國快遞業協會指出, 2016年「雙十一」期間,中國快遞全行業業務量將至少達到 10.5 億件。而國家郵政局預測,2016年全年,中國將消耗300億個快遞盒。

300億個快遞盒是什麼概念?如果按每個快遞盒平均50克計算,約為150萬噸。如果用長6米、載重2.5噸的卡車運輸,車隊將長達3600公里,可從北京一直排到新疆喀什。

快遞包裝污染漸凸顯 99.22億包裝箱廢品回收難

另據統計,2015年全年快遞業使用包裝箱99.22億個,編織袋30多億條,膠帶169.85億米。

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告訴財新記者,中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於20%,包裝物包括金屬、玻璃、紙和塑料等,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而快遞包裝中的填充物、膠帶等塑料成分,其回收率接近為零。更多相關包裝箱行業市場分析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包裝箱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數字

根據《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2015年包裝垃圾可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

30多億條編織袋

99.22億個包裝箱

169.85億米膠帶

快遞紙箱回收率不到20%

快遞包裝盒每用掉1噸紙

需要砍伐20株樹齡為20至40年的樹木

使用膠帶總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

這些膠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2800公斤氣體溶劑VOCs(焚燒會形成霾狀物)

如果填埋處理,實現自然降解需要100-150年

現象發現:化妝品包裝比商品大幾倍

「雙十二」剛過,讓市民錢女士發愁的不是「剁手」後的「吃土」,而是家裡收之不盡、扔之不絕的各種快遞包裝箱、包裝袋和裡面五花八門的填充物。「以前都會賣給收廢品的,但隨著網購越來越多,特別頭疼。最多時一天收到十四個快遞,包裝箱一下就占滿了半個陽台。」

以前,錢女士還會將各種紙殼積攢到一起,打電話讓廢品回收人員上門回收,但後來回收人員總是拖拖拉拉不願意上門。「有一次將近十斤的紙箱,才賣了六塊錢,搬來搬去不說,人家還挺不樂意,說現在紙箱子價兒上不去,來收一趟還不夠跑腿兒的。」

除了物品的外包裝,為保證東西不在盒子裡晃動,盒子裡面還會填充各種塑料填充物。「比較常見的就是氣泡膜,比如一個小小的眼霜,氣泡膜一裹,體積比原來大了三四倍,其實眼霜本身就有兩層包裝,這麼包裹實在是沒有必要」。

錢女士說,充氣的填充袋、S型的散裝泡沫塑料,還有酒水專用的氣泡膜,也都是常見的包裝物

隨機調查:八成人將包裝直接扔掉

「這種東西廢品回收的不收,基本上也就都進垃圾箱裡了。」錢女士說,怕物品磕碰情有可原,但紙箱包裝外的層層塑料包裝袋、再裹上好幾圈透明膠帶的做法,她認為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多塑料品包裝,肯定是不環保。」

因為覺得麻煩,現在錢女士不會再叫廢品回收人員上門,包裝箱直接被碼放到樓道的垃圾桶旁邊,有些物業清潔工會拿走。

錢女士說,有生鮮配送網站的配送人員會當面開箱,再把包裝拿走,既可以讓顧客當場驗貨,而且紙箱也直接回收再次利用。「但現在這樣做的商家太少了。」

記者隨機調查了20位市民,其中八成人表示,收到的快遞包裝都是直接扔掉,大部分人表示,如果是塑料包裝物,更是全部扔進垃圾桶。「比如包裝書籍之類的小塑料包裝,留著也不知道怎麼用」,家住豐臺區的劉先生說。

市民質疑:外賣塑膠袋隨便用太浪費

時下,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和「家宅族」都過上了沒有外賣活不了的日子,高小姐就是其中一員,「上午飯和晚飯都叫外賣,有時候早上一睜眼就拿起手機叫早餐。」

「每一餐送來都至少一兩個塑料餐盒、一兩雙一次性筷子。外面還有個塑膠袋。」高小姐說,「超市的塑膠袋都要收費了,結果超市省下來的塑膠袋,外賣這兒隨便用。」記者在高小姐家見到了好幾個塑料餐盒,「留了幾個,有的只是裝了點水果,和新的一樣,但是扔了可惜,不扔也不知道幹什麼用。」有幾次她想將這樣的餐盒再利用,比如放進微波爐加熱食品,「但不知道這種餐盒能不能微波使用、是不是環保無毒,最後都扔了。」

賣家說法:包裝少了顧客容易給差評

曾經在淘寶和微信銷售過自製手工飾品的店主薛先生告訴記者,除了購進各種原材料用於製作飾品,每月還都要購買大批的包裝用品。「物品都講究包裝,包裝好了大家就覺得東西高大上。我們也沒辦法,有人因為包裝不合心意不給好評的。」

薛先生舉例,例如一個手工頭飾,至少就需要一個紙質卡板、一個透明塑料包裝。外面還要再包裹氣泡膜,放入紙箱的時候,箱子裡要塞滿報紙。「有時候包裝成本都快趕上原料成本了。」他說,這些包裝產品基本是在網上購買的。「尤其是大批量購買時,一拆包裝確實能聞見比較刺鼻的氣味,多數店主大概都不太會考慮是否環保,只要價格便宜就行了。」

薛先生說,現在網絡購物都是「好評大如天」,很多賣家深怕買家感受不到「誠意」,除了商品價格、質量,在包裝方面也絲毫不敢含糊。

國際經驗:強制要求企業承擔回收責任

在國際上,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制。比如,1990年,德國政府頒布了第一部包裝廢棄物處理法規———《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法令》。它規定對不可避免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廢棄物必須進行再利用或再循環,並強制性要求各企業承擔回收責任,但也可委託回收公司代替完成。

德國雙向系統也稱為綠點公司,是根據上述法令成立的專門從事廢棄物回收的公司。該公司專設股份公司負責廢舊塑料包裝的回收。此外,1991年,德國又發布了《包裝條例》,規定回收塑料中的60%必須是機械性回收的,另外40%既可以機械性回收,也可以是填埋方式或能量回收方式。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以及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的30%,可判定為分割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包裝箱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