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大氣控制 資訊詳情
中國空氣污染嚴重:霧霾一度覆蓋近1/5國土
 空氣污染治理 2016-01-02 10:58:21

  中國空氣污染嚴重,環保部21日晚通報稱,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一度達到188萬平方公里,這幾乎相當於中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據12月22日最新預報顯示,今天上午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持續籠罩中國多地的霧霾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全國霧霾區預報圖

  冷空氣來了!霧霾今起逐漸消散

  自12月16日以來,受不利天氣形勢影響,中國出現大範圍持續重度空氣污染,多地PM2.5指數頻頻「爆表」,石家莊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21日,霧霾在全國多地上演「最後的瘋狂」,其中,北京絕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品質均淪陷至六級重度污染水平。

  21日18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21日20時至22日20時,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東部、山東、遼寧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四川盆地東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霾。

  不過上述預警提到:22日上午開始,受冷空氣影響,上述大部地區的霾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

  北京解除紅警:空氣品質中午料轉良好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21日發布消息稱,全市於21日24時解除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12月16日20時,北京啟動了今年首個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實施了工業企業停限產、施工工地停工、機動車單雙號行駛、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等系列措施。

  根據空氣品質監測預報會商分析,22日凌晨,隨著中高空風力逐漸增強,溫度明顯降低,北京的空氣品質將自北向南逐步改善。但由於前期污染濃度較高,冷空氣滲透作用較慢,污染清除需要一段時間。22日早晨到上午,部分時段局部地區空氣品質改善還不明顯,預計至22日中午前後,空氣品質將達到良好水平。

  到底有多嚴重?灰霾覆蓋188萬平方公里

  這次被稱為今年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強的霾天氣過程,到底有多嚴重?

  環保部21日晚發布的通報顯示,12月20日,全國空氣品質日均值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90個(比19日減少了18個)。其中,全國達到嚴重污染的城市共42個(比19日減少了1個)。

  12月20日,中國中東部出現大面積灰霾,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積為92萬平方公里,占灰霾面積比例的49%。

  截至21日15時,全國空氣品質小時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共50個,嚴重污染的城市共11個。

  截至21日15時,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8個城市均維持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三門峽、駐馬店、周口等20個城市均維持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  

  大範圍發布紅色預警,有無效果?

  此次霧霾期間,多個城市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是否必要?有無效果?

  對此,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日前表示,根據目前污染過程發展趨勢,及時啟動紅色預警已經有效地抑制了污染程度的快速增長。

  以北京為例,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初步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20%以上。

  2016-2021年空氣污染治理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與2015年1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相比,此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更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等污染下降了40%左右,其中7成以上是單雙號限行的貢獻。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專家表示,本次紅色預警由於及早預報、及時啟動,加上社會各界主動積極響應,使重污染應急組織較過去更加有序、有力,充分發揮了削減峰值、縮短時長的作用。

  抗霾主要靠風?

  針對有關「抗霾主要靠風」的言論,清華大學教授王書肖指出,污染的產生不是一時一日,污染的治理也難一蹴而就。京津冀區域正處在工業化和後工業化過程疊加的時期,燃煤、工業、機動車和居民生活排放量都處於高位,大氣污染防治任務還很艱巨。

  據悉,目前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治理處於第二階段,即污染的發生髮展受自然邊界條件的影響顯著,比如風速、濕度、邊界層高度等氣象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在冬季採暖期間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就更加突出,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但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強度大,還是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王書肖指出,要徹底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必須堅持不懈地紮實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天不幫忙的時候,人就要更加努力。

  王書肖呼籲,既要對區域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有信心,也要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長期過程有耐心。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空氣污染治理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