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熱」「生鮮電商熱」「平行進口汽車」「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在這些熱門現象的背後,離不開商務部深化流通供給側改革、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的努力。日前,據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內貿流通領域的各項改革已經全面鋪開,並取得了良好開局。
2016年,商務部在流通領域的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明年商務部將認真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即將舉行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以內貿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引領,努力做強市場功能,做優市場環境,做大流通格局。
2016-2021年商業流通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認為,流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先導,好比供給側改革的火車頭,內貿流通改革關係著生產和消費等領域的供給側改革。提升內貿流通發展水平,應當從內貿流通領域供給側改革出發,制定系統規劃,加快市場流通體制機制創新。
四大成效實現良好開局
今年以來,商務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主動把握和引領內貿流通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內貿流通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促改革、提效率、補短板、惠民生」中心目標,以市場載體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快市場流通體制機制創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流通在國民經濟中起到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對生產和消費都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推動流通產業升級,關係著供給側改革大局。然而當前國內流通產業仍比較薄弱,需推動自身的供給側改革,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對流通的要求。
據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商務部在流通領域的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開局,主要取得了四大方面積極成效:一是發布《國內貿易流通「十三五」規劃》,促進流通轉型升級;二是著力補齊農村市場短板,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農產品流通提質增效;四是創新汽車流通體制機制,努力提振汽車市場消費。
農村和農產品是流通領域建設的突出短板。近年來,商務部積極推進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推動電商扶貧,完善冷鏈物流、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促進農產品流通提質增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農村網絡零售額已占我國網絡零售總額的17%,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同比增長7.2%。
汽車作為僅次於房地產的支柱性消費品,商務部從新車到二手車都進行了大量的體制機制改革。比如擬定《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草案)》,出台《關於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干意見》,印發《關於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的通知》,修訂《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補短板要系統施策
「當前,內貿流通領域仍然存在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等問題。」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補齊流通環節短板應有整體規劃,並在關鍵領域有所突破,推動流通暢通,提質增效,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對此,商務部制定了內貿流通領域的「兩年行動計劃」、「五年發展規劃」和「十年行動」,描繪了短期、中期和長期改革的路線圖。其中,《國內貿易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3大行動、9項主要任務和17個重點項目。《關於推進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指導意見》提出了建立「百家百億」市場信息直報制度等。
分析人士認為,從「兩年行動計劃」到「中國流通2025」,可以看到內貿流通現代化改革的路徑。建設流通強國,要借用新技術手段,推動「網際網路+流通」,構建統一的市場體系,打造「中國渠道」,推動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
陳及表示,根本而言,要進一步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政府的宏觀管理作用更好發揮,打造競爭更加充分、效率更加優化、成本更低、區域更加開放和統一的市場體系,推動內貿流通體制創新。在市場層面,應布局和提升流通基礎設施,推動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滿足新消費需求,推動消費持續增長。
2017年,商務部將認真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即將舉行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以內貿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引領,努力做強市場功能,做優市場環境,做大流通格局,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