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設備 資訊詳情
鋰電行業深度洗牌出局者甚多 出貨量猛增推動發展
 鋰電 2018-01-01 10:26:06

  鋰電行業上市公司三季報發現,前三季度行業內公司累計實現營收1494億元,同比增長33.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0.25億元。今年以來鋰電公司普遍營收高、利潤低,且應收帳款居高不下,諸多企業業績增幅放緩,乃至出現虧損。

  鋰電行業深度洗牌出局者甚多

  記者注意到,由於鋰電行業超高的行業關注度和資本集中度,仍驅使著後來者躍躍欲試。但在倪紹勇看來,動力電池材料應用已背負沉珂的壓力,降本增效已迫在眉睫。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能源行業正式進入後補貼時代。隨著雙積分政策接棒,資本寒冬逐漸蔓延至新能源製造行業,鋰電企業面臨著資金、技術、市場等多方面的空前壓力,全產業深度洗牌已開啟,業內上市公司的股價下挫,利潤壓縮;多家新三板鋰電企業衝刺IPO均告失利,行業出局者越來越多。

  此外,正極材料受制鈷鋰等資源價格波動,盈利受限,技術升級轉型困頓;負極材料企業普遍體量不大,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業績影響較大,矽碳負極推廣應用不及預期;而隔膜及電解液產能過剩、利潤低迷難以為繼。

  「目前三元電池的材料很多都分布在國外,而且很多被國際巨頭們壟斷」。此外,整車對動力電池的要求不斷提升,涉及電池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充電便利性的要求不斷加強,倪紹勇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排名前10的動力電池企業採用的電池材料集中在三元、磷酸鐵鋰和多元複合,而目前三元和磷酸鐵鋰是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材料。對此,倪紹勇預計,未來受電池能量密度制約,三元比例會上升迅速,磷酸鐵鋰增長放緩。

  談到補貼取消後動力電池的成本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沒有補貼的前提下,需要降本40%-50%甚至更多。「也就是說電池成本如果不下降50%,整個行業都活不下去。」他表示,在未來的一兩年裡,國家補貼終將會沒有,鋰電行業輕鬆撈金的時代將一去不返。「我們終將面臨的是殘酷的市場競爭,面臨終端用戶的投票。如果我們做不到最好,最終用戶就會用腳投票。」

  業內人士對此亦表達了相同的看法。「除TOP 10企業之外的其他動力電池企業合計僅擁有約13%的市場需求量,但卻占有約55%的行業總產能,且其中大部分產能屬於低端產能,其產能利用率僅僅約為10%,拉低了行業產能利用率指標。」業內人士認為,在上游原材料漲價、下游要求降價的「雙重夾擊」下,動力電池企業如果不具備成本競爭優勢,只有出局。

鋰電資訊

  出貨量猛增推動發展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升溫,各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均加大了對於車用動力電池的產能布局,出貨量出現了較高幅度的提升。從國內來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升溫的推動下,2014年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293.33%,達到了5.9Gwh。隨著新能源汽車不斷放量,國內動力電池需求將隨之快速增長,2016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約為30.5Gwh,同比增長79.41%,增幅較上年有所下降。2017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16GWh,預計全年出貨量達到42.8Gwh。

  2016年國內涉及動力鋰電池業務的十家上市企業公布了其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動力鋰電池的業務規模,其中國軒高科動力鋰電池營業收入40.7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85.64%,同比增長90.84%。堅瑞沃能動力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31億元。中信國安旗下盟固利動力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89%。成飛集成鋰電池業務收入14.14億元,同比增長41.41%。再過家政策及下游需求的推動下,經營動力鋰電池的企業應注重電池性能的研發及推廣應用,以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