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旅遊度假愈發成為大眾休閒放鬆的重要方式。度假型酒店作為旅遊度假產業的關鍵一環,在市場上的熱度持續攀升。從早期萌芽到如今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度假型酒店的設計與運營不斷革新。了解其發展歷程、分類方法與設計要點,對推動度假型酒店行業的持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度假型酒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之前,國外海濱溫泉度假酒店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拉開了度假型酒店發展的大幕。工業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國為代表,度假型酒店的數量和規模迅速增長,領先於其他國家。二戰後,國際環境和經濟體制的變化促使度假型酒店的建築風格不斷演變,歐美地區的度假型酒店在行業中占據了領先地位,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達到了頂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亞洲地區受歐美度假型酒店經營模式的影響,也開始發展度假型酒店。改革開放後,我國度假型酒店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起初,主要是為退休幹部提供休養場所。《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度假型酒店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到了20世紀90年代,世界度假型酒店迎來快速發展,我國度假型酒店經過轉型升級,進入飛速發展階段。但當時在建築設計上,較多參照歐美風格,缺乏本土特色。21 世紀,我國度假型酒店步入成熟發展期,開始將中國特色和地域文化融入建築設計,如三亞、敦煌等地開發的度假主題酒店。如今,我國度假型酒店正朝著國際化、品牌化方向邁進。
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統一的度假型酒店分類標準。我國根據國內各地區度假酒店的發展情況,主要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分類。
按建設目的分類:包含海景酒店、觀潮酒店、溫泉酒店、滑雪酒店等。
按地理環境分類:涵蓋沙漠酒店、度假村、山莊、客棧等。
按休閒設施分類:包括療養型酒店、自然風景區酒店等。
度假型酒店的布局與規劃設計需兼顧宏觀和微觀層面。設計環節繁多,在實際施工中可能需要對細節進行設計與調整。因此,首先要確定酒店出入口位置、各功能區分布等主要布局。以廈門同安區環東海域的海景度假酒店為例,其主入口設置在地塊北側中部,服務入口設置在地塊西段,酒店內部功能區集中在地塊中心,以大堂公共區為核心,四周布置客房區。北側大堂層與南側客房區層之間高差 6.8 米,西側為高端區,設有酒店別墅與花園套房,酒店內部客房區、公共區的窗口均面向海灘。
我國度假型酒店種類豐富,風格多樣。在規劃建設時,應結合地域文化和地理位置,從建築整體出發確定酒店風格,比如溫泉酒店、自然風景區度假村等。同時,在主題設計中要重視文化因素的影響,增強綠色環保意識,融入綠色主題理念,推動度假型酒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度假型酒店建築動線設計主要涉及個人空間、公共空間和過渡空間。過渡空間連接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酒店工作人員和入住客戶的流動線路,避免交叉混亂,做到界限清晰。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動線設計應簡潔明了,防止出現迷宮式動線,給客戶帶來困擾。
度假型酒店建築設計應遵循 「針對性、舒適性、靈活性」 原則,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賦予酒店地域特色內涵。客戶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臨街、臨出口或中心等位置的客房。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同時,要遵循建築工程整體性原則,確保建築整體功能與性質不受影響。
在度假型酒店建築功能要素設計中,應從宏觀角度把控,將性質相同的空間劃分為同一功能區。避免將建築內部過多空間作為不同功能設計要素,增加設計難度。應突出舒適休閒、地域文化等特色。
展望未來,我國度假型酒店行業前景廣闊。為了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局限,度假型酒店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變。在設計理念上,向綠色設計理念轉變,尊重酒店周邊生態環境,使用綠色環保建築材料,做好節能減排,降低自然資源消耗。在外觀造型上,從普遍性向獨特性轉變,充分利用地勢地貌、人文風情、自然資源和地域文化,融入藝術色彩,提升酒店辨識度。在管理上,向人性化轉變,尊重顧客意願,滿足顧客需求,營造身心放鬆的度假環境。此外,堅持自然生態性原則,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打造自然生態功能區,提升客戶滿意度,彰顯度假酒店的原生態內涵。
綜上所述,度假型酒店行業在旅遊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深入了解度假型酒店的發展歷史、分類方法和設計要點,對提升酒店競爭力至關重要。通過合理規劃布局、打造特色主題、優化動線設計、提升客房品質以及融入綠色生態理念,度假型酒店能夠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