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貸款行業貸款餘額8764億元,貸款餘額已實現4個季度的連續下降,同比去年降低8.1%,預計在貸款公司的監管內容不明確下,今年貸款行業貸款餘額將繼續下降,以下是貸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年以來,貸款公司行業風險頻發,發展日益艱難,機構數量逐年下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6年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末,貸款行業貸款餘額9799億元,全年增加504億元。平均每家機構貸款餘額約為1.15億元。相較於2015年每家平均餘額1.07億元,增長約7.5%。
2017年,我國共有貸款公司8665 家,從業人數10 萬餘人,貸款餘額9377億元。貸款行業分析概括,貸款公司的發展,對解決小微企業、「三農」的資金短缺等起到很好的補充救急作用,彌補了傳統商業銀行在基層金融市場中的缺位。同時,為民間資金的合法借貸提供了一個有效平台,也對民間資本的陽光化和規範化發揮了正面引導作用。
截止2018年9月末,我國貸款公司減少至8332家,從業人員下降至9.83萬人。貸款行業發展現狀認為,如何進一步推進貸款公司的升級發展,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突破發展桎梏,需要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組織機構和貸款公司的共同努力。
國內對貸款的定義比較模糊,通常貸款機構的信用貸款、一般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等概念都可以稱作小額貸款。比如往往可以從額度和服務對象上來定義貸款,貸款可以認為是以個人或家庭為核心的經營類貸款,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廣大工商個體戶、小作坊、小業主,貸款的金額一般為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企業發展低迷、社會高利貸衝擊等因素影響,我國貸款公司普遍發展信心不足,業務出現不同程度地萎縮,風險防控壓力加大。2018年的貸款機構數僅比2017年增長了1.4%;2018年的機構數、實收資本和貸款餘額較2017年末都下降了1%左右。貸款公司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融資渠道狹窄
當前,小貸公司90%以上為民營資本發起設立,支持小微三農的貸款占比約60%,現有貸款存量戶數約110萬戶,加上個人業務,貸款總戶(人)數約1200萬家。貸款行業發展現狀認為,由於主要以自有資金運營,外源性融資僅占10%。
2、身份定位不明
小貸公司放款利率下降明顯。據中國貸款公司協會實地調研顯示,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商業性小貸公司放款年化利率不超過24%,普遍介於15%—20%之間,執行利率的透明度較高。
目前,我國貸款公司需要繳納的稅種包括應稅所得25%的企業所得稅、20%的股東個人所得稅、收入5%的營業稅、營業稅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合同金額0.005%印花稅、收入0.1%的提圍費等。
未來隨著監管不斷趨緊,不符合資質的貸款公司將陸續被淘汰出局,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將被留下來,行業將越來越規範。因此短期內貸款行業將面臨陣痛,但長期來看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此外,貸款公司將加強動態信用體系建設,同時極力避免洗錢等非法金融活動,從而有效防範、控制和化解經營風險,促進貸款行業穩定、良性和可持續發展。以上便是貸款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