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進醫院、小病到社區、保健進藥店」是未來三大主要終端的基本格局,前兩者並稱為醫療機構,後者叫自我診療,那麼作為第二終端的藥店行業發展現狀會是怎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藥店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藥店行業總規模超4000億元,2017Q1以來增速有所回暖。2009-2015年,我國藥店行業市場規模從2011億元增長到4040億元,15年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8.5%,和醫藥行業整體一樣,呈現增長放緩趨勢。若從行業數據來看,藥店終端的藥品銷售增速在2017Q1明顯回暖,我們預計和處方外流以及品牌OTC提價有關。
2015年藥品零售市場規模隨著GDP 和衛生投入水平增長放緩呈現同等趨勢,但仍高於後二者增長水平,呈現穩健增長態勢。2015年中國藥店總數44805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4522家,醫院26904家。
全國藥品銷售數量增速回暖,零售端占比穩定在 20%。 2016 年中國醫藥七大類商品銷售總額為 18393 億,而增速開始回暖至 10.4%。 零售業營收占比穩定在醫藥流通業整體的 20%左右,達到 3679 億規模,增速 9.5%。 2016 年醫藥工業、醫保支出增速約為11%左右,未來在占醫藥消費 70%的醫保支出增速控制在 10%左右的政策指引下, 醫藥零售業內生增速估計也將維持在這個水平。
2017年 年藥品零售市場中藥品增速大幅反超非藥品。2017Q1 藥品市場規模629 億元,同比增長 10.4%;非藥品市場規模 233 億元,增速 4.2%。由於零售藥店中藥品銷售占比超過 70%,因此藥品銷售增速的大幅回升並反超非藥品,對零售藥店後期的增速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0年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的規劃,仍有一定的空間,和美國藥店62%連鎖率(門店數連鎖率,銷售連鎖率已近80%)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從集中度上看,中國百強連鎖藥店企業銷售額僅占當年我國藥店市場銷售總額的28.8%(CR100);CR10則為15.9%,整體集中度仍然較低。而美國前三大連鎖藥房即占據藥房銷售總額66%,占連鎖藥店更是超過90%,日本藥店前10強市占率也達到70%。由此來看,中國藥店市占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通過對藥店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得知隨著醫藥工而言的不斷成熟,醫藥行業的渠道成熟度將會不斷強化,尤其是隨著資本力量的介入,終端成熟度也會不斷攀升。藥店經營範圍的拓展和門店運營成本的增長,沒有集約化的規模支撐,單體店存活非常困難、國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資本的介入,都在助推藥店的連鎖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中國的藥店模式作為全球的三大模式之一,承載著自我診療的重大使命,隨著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進程和對健康的關注度提升,藥店行業的噸位不斷攀升,品牌化、集約化、規模化成為必然!以上便是筆者對藥店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