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B超已從傳統的平面B超(2維B超)發展到立體B超(3維B超)。後者不僅能使醫生從各個角度觀察到病人體內組織和器官的高清晰圖像,還可將相關信息記錄、儲存下來,以便後期會診。而彩色都卜勒B超可以更清楚地顯示胃與十二指腸內的潰瘍情況,以及胰腺、前列腺、大腸內的病變程度。
但是,B超行業的發展遠還沒有到達盡頭,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於工程技術人員和醫生聯合攻關去解決。2017年中國B超行業發展趨勢將如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以下一些方面的研究可能還會有較大的進展:
為了滿足臨床診斷的需要,進一步全面提高系統的性能,包括探查深度、空間解析度、成像速率(幀頻)等指標一直還是工程開發人員致力研究的目標。儘管由於超聲在人體中傳播時不可避免的存在聲衰減、波束髮散等問題,影響著系統性能指標的提高,但應該說,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這些性能指標還是有可能的。這方面工作的進展有賴於進一步對聲束形成機理的理解,對現有系統中信號檢測方法的改進,以及先進的電子學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等。
數字編碼/解碼技術已經從雷達應用中移植到醫學超聲儀器中。這是因為在傳統的超聲成像系統中,系統的「空間分辯力」、信噪比、與超聲波的「穿透能力」之間是有矛盾的。採用數字編碼/解碼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對矛盾,它能在顯著增加波束穿透能力的同時保持有較高的空間分辯力和信噪比。我國西安交通大學20世紀80年代即開展此項研究開發出超聲偽隨機碼彩超。目前國際上雖然已有商品化機器推出,但其研究和應用還在深入。
我們回顧過去幾十年,從超聲回波中檢測出幅度信息,到檢測出多譜勒頻移信息,進而檢測出諧波信息。可以說超聲回波信號的檢測歷史就是一部不斷發展的揭示隱含信息的歷史。從B超,彩超,到諧波成象,應該說每一步都有一個飛躍。所謂隱含信息就是暫時未知的信息。可以預見新的隱含信息檢測出來將會帶來超聲診斷儀新的突破。長期以來,已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在尋找各種新的成像參數或組織定征的方法,我國高校也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但這些技術大多還沒有在臨床上得到完全的認可,因而使用的範圍也非常有限。進一步完善正在開發的新參數的成像方法,並繼續尋找更能反映人體生理和病理狀態的成像參數也會成為今後一段時間裡的重要研究方向,最近以超聲吸收,衰減為成像參數的超聲成像系統已經問世;以彈性係數作為成像參數在研究了20年後,近年也推出產品,由此可見一斑。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B超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除了繼續改進主流超聲產品的技術性能外,隨著超聲診斷儀器產業的發展,超聲診斷儀器已經開始從單一診斷設備演化為介入診斷的系統。例如結合射頻、微波的介入消融技術,通過把血管內微型探頭和微型氣囊與雷射消栓技術結合起來可以在超聲掃描的同時進行血管消栓手術等。
通過對我國B超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認為,人們的醫療需求不會減少,近年來我國B超儀質量不斷提高,前幾年我國B超儀的質量已贏得已開發國家醫學界的普遍認可,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醫院會採用我國生產的B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