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園區是中工招商網產業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相互接駁的企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那麼創意產業園發展趨勢會是如何呢?
文化創意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世界各國政府都對這一產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效益日漸明顯。2009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400億元左右,快於同期GDP現價增長速度3.2個百分點。2010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更達到了1萬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約為2.75%。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勢頭強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文化產業園區超過2500家,其中國家已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從2004年到2010年,文化部先後命名兩批共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4批共204家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催生了一批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的創意產業園區。
通過對創意產業園發展趨勢分析,國家將文化產業提升至戰略性產業地位之後,文化產業園建設一直是文化產業的重點,歷年文化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產業園的補貼、稅收優惠等占比均較高。在政策紅利的支持下,文化產業園遍地開花。2014年,已有近2000個文化產業園建成,還有近萬個正在籌建或直接更名的產業園區。
2015年,園區數量稍有回落,全國正常運作的園區在2506左右。其中由國家命名的文化創意產業各類相關基地、園區就已超過350個。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通過對創意產業園發展趨勢分析,在「新常態」下,轉型升級進入攻堅期,旅遊業、工業、農業、商業,尤其是地產業的發展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這種情形下,以文化創意為核心推動力,或者是借文化創意之名,進行融合式發展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
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本走過了文化產業開發區階段,經過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面對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各個城市都亟需建立符合自己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創街區,這既是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的要求,也是城市市民生活的需求。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加上近幾年農業逐步得到資本的青睞,一些有條件的城市開始思考怎樣利用城市周邊的土地,建設創意農業園區,把生產、生活、生態發展有機融合,打造集休閒、娛樂、觀光、旅遊、體驗為一體的新型農業文化綜合區,使城鎮化的同時相關產業也發展起來。
但是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如園區太多、資源分散;建設模式雷同,房地產色彩濃厚;園區定位不明確,產業結構雷同;園區之間相互分離而自成體系,缺少必要的分工與合作;園區耗費巨資建成後,租金高,企業入駐率低,難以吸引創意階層,文化氣息淡薄等。
但從整個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創意產業仍有廣闊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暫停審批創意產業園,可以看作是一個調整改善過程,未來即將繼續加大創意園區的開發和建設,但與此同時政府管理將從嚴,向著適合社會產業需求的方向引導。以上便是創意產業園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了,需要了解更多關於創意產業園的報告請關注2018-2023年創意產業園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