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全球儲能裝機總量約167GW,約占全球電力總裝機的2.9%;我國儲能裝機為22.8GW,約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1.7%。以下對儲能電容器市場現狀分析。
2017 年儲能市場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化學儲能的成本持續下降。 國內化學儲能主要包括鉛炭和鋰電兩條技術路線。目前鉛炭電池儲能成本已經降至商業化應用的範圍,正處於項目陸續開拓階段。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鋰電的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加速,鋰電儲能正向商業化應用邁進。
2017 年 3 月發布的《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第一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並提出未來儲能的發展階段目標及4個重點發展方向。指導意見提出將分應用場景出台針對性補償政策,部分領域的補償政策有望率先落地,激發儲能產業投資與發展速度。
電動汽車興起,形成動力儲能電池的巨大市場。電動汽車和廣泛分布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間的雙向電力交換——Vehicleto Grid(車輛到電網,簡稱V2G)技術,將成為未來智能電網重要的負荷特性。電動汽車儲能電池既吸納大量電能,又可為電網提供總量巨大的儲能能力,實現電能在智能電網和電動汽車間的雙向互動。理想中的V2G平台是在非尖峰時段充電,在尖峰時段放電(售電),為電網的峰谷負荷調節、旋轉備用、電能質量改善和穩定控制提供能量需求。
具體來說,儲能技術在電力行業發、輸、配、用的各個環節均有不同的應用,見表4。在發電端,傳統發電領域可以進行輔助動態運行、取代或延緩新建機組;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主要用於削峰填谷、跟蹤計劃出力和爬坡率控制;在輸配電領域的主要應用包括無功支持、環節線路阻塞、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以及作為變電站直流電源;在電網輔助服務領域的主要應用包括調頻、電壓支持、調峰和作為備用容量;同時,儲能技術在用戶側可以用於分時電價與容量費用管理,提高電力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等。
從短期來看,儲能下游中可再生能源併網與分布式發電受國家政策重點支持,處於快速發展期,未來幾年內裝機規模有望持續增長,對於儲能的配套需求將不斷提升,助力儲能市場打開。用戶側工商業分布式儲能應用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發展機遇,目前部分峰谷電價差較大地區的儲能項目已經能夠實現一定經濟性。我國有約350家國家級工業園區,超1000家省級工業園區,這些工業園區為用戶側分布式儲能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在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工業園區配套儲能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為用戶側分布式儲能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我國儲能產業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以示範應用為主,與已開發國家的產業化進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截至2015年底,全球儲能裝機總量約為167GW,約占全球電力總裝機的2.9%;我國儲能裝機為22.8GW,約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1.7%。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計,到2050年全球儲能裝機將達到800GW以上,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提高到10%~15%,市場規模將達數萬億美元。而我國到2050年儲能裝機將達到200GW,市場規模將達2萬億元以上,我國對儲能的需求巨大且迫切。
可再生能源發電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給儲能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研發新型、高效、可靠的儲能裝置及配套設備、關鍵材料,特別是在大容量儲能技術與動力電池產業化,降低成本等方面,仍需加大研製力度和示範應用。同時,產業主管部門還需要給予政策扶持。隨著各種儲能技術不斷發展進步,一些高性能的儲能電池還將不斷湧現。我國的儲能裝備將會得到廣泛應用,儲能產業一定會不斷發展壯大。以上對儲能電容器市場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