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膠片 內容詳情
2016電影膠片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漸行漸遠
 電影膠片 2016-02-22 16:02:24

  電影膠片行業發展至今,也是蠻久的了,那麼,該行的發展現狀又是如何呢?一起看下下文2016電影膠片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吧。

  香港電影節數字電影的迅猛增長,只是目前數字電影大面積取代膠片電影的一個縮影,美國主流院線將在2013年年底停止放映膠片電影,西歐將於2014年年底完成。而中國的院線數位化進程趕超美國,新建影院超過九成已經實現數位化,影院目前放映的新片膠片格式的已經很少,100多年的電影膠片時代漸行漸遠。

2016電影膠片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漸行漸遠

  電影人留戀膠片,但不得不告別

  《黑客帝國》

  主演基努里維斯日前出現在香港電影節上,擔任電影節「賽馬會電影學堂」國際大師班嘉賓,被記者問及其正在北京拍攝的導演處女作《太極俠》是否用傳統膠片拍攝時,基努里維斯做鬼臉賣萌,「膠片太貴了,我拍不起!」他坦言,由於現在的電影院裡放映膠片的設備比例越來越小,因此膠片電影的「存活」空間也將越來越小,但他表示,自己對膠片非常留戀。

  對膠片留戀,但不得不告別,是業界的普遍心態。導演馮小剛(微博)曾感嘆,「《溫故一九四二》將是本人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一個時代翻篇了,揮之不去的是膠片留在心裡的味道。」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提名的9部影片中,7部採用膠片拍攝,只是在後期才使用了數碼編輯和發行技術。不過,電影業告別膠片、擁抱數字是大勢所趨。在膠片時代的高峰時期,全球電影業每年使用的膠片長度超過365萬千米,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10倍。然而,今年全世界使用的膠片長度估計只有121萬千米,全球約有一半的商業銀幕已實現數位化放映。

  技術和成本壓力,加速製作數位化

  技術進步和成本的壓力,是膠片迅速走向數位化的根本原因。目前,製作一個膠片拷貝的成本是8000元到10000元,加上運輸成本,是一筆較大的開支,而數字拷貝成本只有300元到500元,大幅度降低了發行、放映成本。

  一向喜歡嘗試新技術的張藝謀,更是於2009年就開始數位化拍攝嘗試,《三槍拍案驚奇》

  就是張藝謀第一部數字電影,最終出來的效果讓張藝謀非常滿意,以至於隨後的《山楂樹之戀》(電視劇版

  電影版),張藝謀用這種技術上了癮:「數字拍攝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擔心錢,膠片跑一分鐘就要7000塊,但是數字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拍,尤其對於新人擔綱的電影,燒膠片是燒不起的,但是數字拍攝,就讓他們一遍一遍地演好了,周冬雨(微博)不少鏡頭就拍了100多條。」

  放映、觀影數位化,效果更出色

  相對於全球一半以上的銀幕實現數位化放映,中國影院在這方面走得更快,香港著名製作人江志強說:「中國影院的數位化率,估計已經超過90%。」

  導演越來越趨於數字拍攝,影院已經基本採用數字放映。普通觀眾在影院中看電影同以前有何不同?香港年輕導演周顯揚的新作《大追捕》

  正在全國上映,這次《大追捕》在內地影院投放的全部是數字拷貝。周顯揚告訴記者,數位化後看到的畫面更加清晰,「以前膠片放映,因為膠片有磨損,有一個衰減的過程,很多膠片放映到後期,已經有損毀,我們可能會看到類似雪花或者劃痕的東西,有時候聲音也會失真。但數字放映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開始什麼樣,最後還是什麼樣。」

  更多電影膠片行業,最新相關市場行情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電影膠片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熱門推薦

免費報告

更多
電影膠片相關研究報告
電影膠片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