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電子產品涉及多個領域,自然科學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成就為航海電子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並不斷開闢新的領域。下面進行船舶電子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船舶電子行業分析表示,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電子技術正朝數位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用戶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船舶電子產品的製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從市場規模來看,目前世界船舶配套產業市場規模約為 1540 億-1680 億人民幣,在船用設備中價值比較大的設備基本為:柴油機、發電機組、螺旋槳、輔助鍋爐、甲板機械、操舵系統、導航及測量系統、艙室系統、輔助系統、安全及救生系統,其中船舶電子產品價值約占 15%,約為 260 億人民幣左右,而中國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船舶電子產品的特點是種類繁多,用戶分布面廣,流動性強,對價格和服務要求高,而目前船舶領域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較低,市場空間尚未充分挖掘,因此本行業相關船岸信息管理技術及產品在下游造船業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電子元器件產業作為船舶電子行業的上游產業,對船舶電子業的技術、成本等因素影響較大。電子元器件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技術較為成熟,市場競爭充分,專業化分工程度較高。未來幾年,電子元器件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有利於推動船舶配套電子產品行業的技術進步。
下遊行業的發展對本行業的技術、規模等因素影響較大。造船業是一個現代化的綜合性工業,包括功能各異的子系統和配套設備。隨著全球造船中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國造船業的發展潛力和市場規模巨大,對本行業的長期發展較為有利。
全球航海電子行業的市場份額主要被德國、英國、丹麥、挪威、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已開發國家和亞洲造船大國日本與韓國占據。儘管中國是造船大國,但航海電子產品本土配套率只有 10%左右,而日本、韓國的本土配套率分別達到 99%和 90%。
從國際航海電子科技業的競爭格局來看,國外企業在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的多樣性方面都存在較大優勢,其產品幾乎涉及航海電子科技產品的各個方面。國內企業受到國際強勢企業的擠壓,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相對劣勢。
目前,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國際製造業的產業轉移趨勢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面臨的市場機遇,這將刺激國內市場需求,有利於國內企業在未來的國內市場競爭中利用本土化優勢占據市場,同時推動我國船舶電子行業迅速發展。以上便是船舶電子行業產業布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