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支付行業的持續繁榮。與傳統支付方式相比,電子貨幣的工作環境基於一個開放的系統平台之中,2019年我國銀行卡累計發卡數量達54.42億張,以下是電子貨幣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電子貨幣指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並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方法將該數據直接轉移給支付對象,從而能夠清償債務。根據電子貨幣行業分析數據,2019年我國的POS終端的年新增量、年保有量分別達698萬台、2980萬台,2012-2019年間複合增長率分別為32%、43%。
截止201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395.61億筆,金額為2494.45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461.78億筆,金額為2084.95萬億元;移動支付業務257.1億筆,金額為157.55萬億元。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為99.27萬億元。
電子貨幣行業技術特點指出,電子貨幣的方式種類很多,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電子貨幣,如電子現金、電子錢包等;第二類是電子信用卡類,包括智慧卡、借記卡、電話卡等;第三類是電子支票類,如電子支票、電子匯款、電子付款等。這些支付方式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動作模式,適用於不同的交易過程。
1、可廣泛應用於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領域;
3、集金融儲蓄、信貸和非現金結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3、電子貨幣行業技術特點指出,現階段電子貨幣的使用通常以銀行卡(磁卡、智慧卡)為媒體。
2020年8月,中央銀行公布了首批非銀行支付機構牌照續展結果,並明確表達了「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質量,有序發展」的審慎監管態度。截至2020年9月,全國共有267家支付機構獲准從事支付業務,3家企業已被註銷支付許可。嚴格執行行業法規,重塑行業信用,成為2020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的重要思路,以上便是電子貨幣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