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分析
一、 我國煤炭行業運行分析
2011年煤炭行業運行情況
2011年,在宏觀經濟政策緊縮的大背景下,國內煤炭生產與消費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據媒體報導,2011年全國煤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平穩態勢。煤炭市場需求旺盛,產銷量較快增長;出口下降,進口回升;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價格高位波動。
受多重因素影響,2011年4、5月份局部地區電煤市場出現偏緊現象,6月份這種現象明顯緩和,7、8月份市場價格高位回落,進入9月份以來煤炭市場需求旺盛,再次呈現市場資源偏緊、價格上升趨勢,之後維持穩定狀態,進入11月份,受季節性因素等影響,局部區域出現供應偏緊現象,但大部分地區需求增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市場價格也出現了小幅的回落。
2011年1-11月份,全國原煤累計產量為31.0337億噸,同比多生產原煤35907萬噸,增長了11.6%。其中,11月份全國原煤產量合計32100萬噸,同比增加1347萬噸、增長4.4%。2011年1-11月份,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同比增長15.6%。其中,11月份煤炭銷量同比增長7.1%。
1-11月全國鐵路煤炭累計發送量18.27億噸,增長15.3%;主要港口煤炭發運量5.11億噸,增長23.1%。11月份全國煤炭運量繼續增加,包括鐵路煤炭發送量1.69億噸,同比增長12%;主要港口煤炭發運量4964萬噸,增長32.2%。其中電煤14.7億噸,同比增加2億噸,增長16%。主要煤運通道中,大秦線累計發運3.6億噸,同比增加2518萬噸,增長7.4%;候月線發運1.5億噸,同比增加409萬噸,增長2.7%。
1-11月累計進口煤炭1.48億噸,同比增長34.95%%;出口煤炭1758萬噸,下降13.54%,累計淨進口煤炭1.3億噸。其中,11月份進口煤炭1388萬噸,同比增長9.09%;出口煤炭127.9萬噸,下降10.79%。
11月份全國電煤市場出現高位調整,市場價格小幅回落,電廠庫存高位運行,而需求不足是市場趨弱的一個主要原因。自十月份以來,無論是國內重點電廠還是沿海電廠庫存均呈振盪上升走勢,存煤可用天數始終保持在20天以上。近日國家發改委電煤價格干預公告及國際市場煤價的持續下行對近期國內煤價走勢或將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在剛性需求的支撐下,12月份市場下行的機率不會太大。截至月底,秦皇島港庫存752萬噸。山優5500大卡秦皇島港價格835-845元/噸。
2011年影響煤炭行業運行的因素
第一,煤炭資源稅政策,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焦煤稅率調整為8-20元/噸,其它煤炭0.3-5元/噸。國泰君安的研究員認為,資源稅新標準對煤炭公司2011年業績的影響不超過1%。煤炭資源稅改革的力度低於預期。雖然此次資源稅調整對煤炭影響小,但是市場人士判斷此次調整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仍有空間。
第二,國家發改委先後於4月10日和6月1日起上調了15個省份的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上調2分左右。國家發改委打出了「限煤價、調電價」的組合拳,規定自明年1月1日起的電煤合同煤價漲幅不得超過合同價格的5%,同時主要港口熱值5500大卡的市場電煤平倉價格最高不得超過每噸800元。同時,自12月1日起上調火電上網電價每千瓦時2.6分錢、非居民銷售電價每千瓦時3分錢。對於此次上調電價,限制煤炭價格政策,煤炭企業普遍反映難以接受。不過雖然政府干預煤價可能會對煤炭的短期價格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是無法改變中長期煤價上漲的走勢。
第三,受國家宏觀政策方面的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國內信貸方面的政策等等,經濟增長出現放緩,電力、鋼鐵、水泥、玻璃、合成氨等部分高耗能產品產量明顯下滑,致使煤炭需求相對降低,市場出現旺季不旺。
第四,鐵路運力對煤炭運輸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鐵路建設投資的不斷增長,目前的鐵路網絡不完全配套的問題以及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受西部省區煤炭產量快速增長影響,運輸環節對煤炭市場的制約進一步凸顯。由於西部地區鐵路運力的增長明顯滯後於煤炭產量的增長,外調煤炭中,更多的增量只能靠汽運來解決,這不僅增加了運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而且加大了煤炭運輸成本,增加了鐵路運輸壓力,對煤價上漲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
第五,煤電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度增長,受多種因素的波動,煤炭的成本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其中有四個影響因素,一個是通貨膨脹,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維持高位,甚至有上升的趨勢。煤炭所需的各種的設備及物資採購的成本提高。第二個方面是安全標準上要求更高,國家安全局要求所有的每款按照時間表建立六大預審系統。第三個方面是隨著採掘條件困難進一步加大,採掘的距離越來越遠,煤炭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第四個方面是成員工資成本增加。除了以上的成本因素之外,許多的煤炭企業還承擔了許多的稅費的負擔和一些社會的責任,需要分擔的很多。
第六,2011年內的多次「電荒」的出現,電煤價格持續上漲,激化了煤電矛盾,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影響發電積極性,加上旱情使水電減發,致使諸多地區持續出現「電荒」。3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淡季「電荒」現象。浙江、湖南、江西、重慶、貴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現用電緊張態勢,各地相繼採取限電和讓電措施。儘管國家發改委自4月份起上調了部分地區的上網電價,但是火電企業平均每度電還虧損5分錢。每當「電荒」出現,專家和媒體便歸因煤炭,「市場煤,計劃電」再成社會焦點,煤電矛盾進一步加劇。
第七,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的工作目前面臨著不少的困難。一個是大型企業煤炭資源整合代價高,所需投入的資金非常大。二是整合煤炭的技術改造的投入大,對一些井下開採的難度大等一些問題,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據了解,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地方的整合還有很多沒有實現生產。而且由於煤炭資源整合,我國的煤炭市場競爭將有可能進一步弱化,行業相對壟斷程度將可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煤炭產能過剩,煤炭產量不足的怪現象將可能進一步顯現,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需求不斷增加,煤炭供給不足的矛盾可能會更加突出,煤炭市場供應偏緊的局面將進一步激化,供不應求的形勢將可能進一步加劇。
2012年煤炭行業走勢預測
對於2012年煤炭行業的走勢運行情況,從冶金、建材等與煤炭密切相關行業市場下滑、煤炭企業應收帳款增加、煤炭市場價格回落等跡象分析,考慮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2012年全國煤炭市場形勢不容樂觀,需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近年來,受益於煤價不斷震盪上揚,煤炭行業盈利能力整體較強,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這對保證煤炭產能和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勢頭至關重要。預計2012年全國原煤總產量繼續保持增長。雖然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是產能投資增長可能已經有所放緩。未來煤炭產量增長也將有所放緩。
煤炭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經濟發展情況,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著煤炭需求增長。受經濟增長的拉動,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但是隨著國家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節能減排,煤炭需求的增速將有所放緩。
2012年煤炭進口有望在2011年水平上基本保持平穩,假如我國經濟能夠在目前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2年煤炭進口量顯著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國內「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鐵路瓶頸仍然存在。目前鐵路運力難以滿足華東和東南沿海地區用戶全部用煤需求,這些地區部分用煤企業仍然需求依靠進口煤來滿足自身需求。不過,我國煤炭進口經過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快速增長之後,2011年已經明顯放緩。
同時,從國內市場來看,明年煤價上漲動力不足,國內煤價走勢或將更多的取決於國際煤價走勢。但是,由於季節性因素以及鐵路運力的制約,供給仍存在階段性不足。在美元貶值和流動性泛濫的背景下,煤炭作為資源品種,2011年煤炭價格可能會保持上漲的態勢。
二、 我國煤炭行業節能減排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和工業原料。煤炭產業是我國基礎能源產業。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能源消費大幅增加,拉動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特別是2003年以來,全國煤炭產量以年均2億噸的速度增長,且煤炭生產越來越向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等生態環境脆弱地區集中,礦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煤炭產業作為資源開採型行業,位於產業鏈的最前端。發展以煤為主的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是充分挖掘煤炭和與煤共伴生資源潛力,實現資源綜合開發、高效利用,有效降低煤炭資源開發強度,從源頭上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徑,也是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煤炭清潔生產,保護環境的重大戰略措施。
「十一五」以來,煤炭行業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積極推進煤炭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2009年我國原煤入洗量達14億噸,入洗率達45.9%;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礦瓦斯綜合電廠總裝機容量2500萬千瓦,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62.5%;礦井水復用率達61.67%;原國有重點煤礦企業萬元產值平均能耗較2005年下降了72.8%;原煤生產平均綜合能耗下降了40.15%。
但也必須看到,煤炭行業仍然面臨著結構不合理、原煤入洗率低、生產方式粗放、節能減排機制不完善、標準不健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節能減排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總體看,煤炭行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精神,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高碳產業低碳發展道路;必須堅持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進節能減排工作,努力推進煤炭工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
一是樹立科學產能理念,加強煤炭需求側管理,維護煤炭總量基本平衡。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監測體系,開展行業預警研究,引導煤炭企業科學組織生產。綜合考慮全國煤炭消費布局、資源開發條件、科技發展水平、生態環境容量、災害防治能力、運輸條件等多重因素,科學合理確定產能規模和資源開發強度,既要保障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煤炭供應,又要防止煤炭產量嚴重過剩,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給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重點加大主要耗煤行業的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嚴重的小機組、小高爐、小化工等落後產能,支持發展大型、低煤耗和節能環保發電機組;推廣干熄焦、餘熱、廢氣等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鼓勵發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轉化技術;鼓勵按煤炭品種、用途對口消費,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率;控制煉焦用煤、優質無煙煤、優質化工用煤作為動力煤直接燃燒,充分發揮資源價值和挖掘資源利用潛力,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二是加大煤炭結構調整力度,切實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行業節能減排。堅持以資源整合為抓手,著力推進煤炭工業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提高煤炭生產效率,有效減小環境損害。認真總結近年來煤炭資源整合、小煤礦治理整頓的經驗,支持大型煤炭企業和具有資源開發潛力、基礎設施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好的煤礦為整合主體,開展煤礦技術改造,實現礦井生產現代化、系統控制自動化、綜合管理信息化。以規模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降低生產過程能耗;以大基地和大集團的發展方式,提高煤炭資源集約開發效益,加大礦區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投入,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大力發展以煤為基礎的循環經濟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從源頭上促進節能減排。加大政策支持與扶持力度,鼓勵原煤全部入洗(選),控制原煤長距離運輸和直接燃燒,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計量,統籌考慮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大型坑口電廠建設及煤焦化工產業發展,建立具有產業鏈發展特點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煤炭生產規劃要與下游產業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合理布局,促進資源消耗「減量化」,廢物利用「資源化」,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煤炭與煤層氣共采、煤矸石和礦井水綜合利用,實現煤與共伴生資源在產業鏈條上「再利用、再循環」,促進節能減排。
三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發揮示範引導作用,提高節能減排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業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專職管理、節能計量、環境能源檢測機構,配齊專職工作人員,明確責任和任務,健全節能減排管理制度,規範企業能源管理。鼓勵企業根據區域資源條件、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積極發展具有較強生命力的循環經濟產業和新興產業,延長並拓展煤炭產業價值鏈。在大型礦區或煤炭集中開採區域,推動以煤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產業集群,實現集聚生產、集約發展,園區物流、能源流、技術集成,信息與基礎設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資源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率。
支持大型煤礦配套建設洗煤廠,推廣應用先進的煤炭洗選加工裝備和技術工藝,鼓勵煤礦原煤全部入洗(選),按市場需要、用戶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產品。
推動企業建設區域性配煤中心,發展煤炭物流產業。結合市場發展趨勢,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現代化煤化工技術和工藝,建設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具有規模效益的現代煤化工和循環經濟骨幹項目,推進煤炭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與優化。
鼓勵企業綜合開發利用煤和與煤伴生資源,支持高瓦斯、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煤礦實現煤與瓦斯共采,提高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以發電、生產建材、回填復墾及無害化處理為重點,鼓勵發展煤矸石電廠、煤矸石制建材等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和產品;以淨化處理和達標排放為重點,實現礦井水資源化利用。
四是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自主創新,為煤炭行業節能減排提供技術保障。進一步推動大型煤礦高產高效成套設備和輔助運輸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加快複雜地質條件、薄煤層和難採煤層安全高效開採技術的攻關,提高礦井機械化水平和開採效率。推廣煤礦井下高等級供電、變頻和電子調速等先進技術。鼓勵企業優先採用資源回收率高的煤炭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促進高效干法選煤、節水型選煤、水煤漿技術與裝備的研發,組織大型篩選和洗煤關鍵技術的攻關,提高煤礦洗選加工整體科技水平。
研究制定煤礦節能減排技術標準體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術落後的裝備和產品目錄。組織開展煤礦生產技術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能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綜合評估,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能源消耗高、產品附加值低、環境污染嚴重的煤礦多種經營項目。
五是積極推進煤炭清潔生產與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護礦區生態環境。煤炭清潔生產與高效利用涉及從煤炭生產、加工、儲運、轉化和利用的全過程,是一個從資源開發到終端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條。要進一步加強煤炭產業鏈協調發展政策和機制研究,推進煤炭上下游產業集約化發展;研究建立適合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和消費特點的,以資源開發為龍頭,相關產業合理布局,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環境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加大政策扶持與約束機制建設力度,鼓勵發展煤炭綠色開採技術,優化礦井開拓布局,減少井巷工程量。推廣矸石井下充填新工藝,發展矸石充填技術,減少矸石排放。嚴格執行煤礦瓦斯「先抽後采」規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發展保水開採技術,合理保護礦區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鼓勵煤矸石、煤泥、瓦斯等綜合利用電廠建設,支持採用高效潔淨髮電技術和裝備。研究制定和完善煤礦區土地復墾技術標準,鼓勵煤炭企業加大環境治理投入,美化礦區生態環境。
六是加強行業節能減排宣傳、教育,表彰獎勵先進、加強監督,增強從業人員節能減排意識。煤炭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以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促進節能減排為主旨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具有煤炭產業特點的節能、降耗和環保知識,進一步增強節能減排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推動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礦區建設及綠色企業建設,開展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活動,推進煤炭行業節能減排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作用,並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企業業績考核和行業評先樹優的基本條件,在全行業逐漸形成以節能減排為榮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