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改革開放前的合肥,無論是深宅大院還是小門小戶,只要離開了爐子,生活就沒法正常進行。改革開放後的合肥,隨著時代的發展,做飯用上了煤氣,取暖有了暖氣,爐子可以說已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發現,曾經困擾城鎮居民的採暖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這65年裡,也早已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應用而成為歷史。據供暖設備行業投資了解,隨著一個又一個採暖季的到來,溫暖的房間裡追憶中國老百姓65年的家居採暖變化,就如同在品讀一部百姓版的新中國經濟發展史。現對2015年我國供暖設備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第一代——蜂窩煤供暖時代
「蜂窩煤時代」可以說是一個職業的回憶。家住合肥市肥東縣大興集的一位李大爺在回憶中說道:「依稀記得四十年前挨家挨戶送煤球的畫面,那時的蜂窩煤很暢銷,已到供不應求的局面。」或許,煤業已經被很多人逐漸淡忘,但對於李大爺而言,這卻是一個與他終生息息相關的行業,給他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年輕時,我每天至少要送10車煤,加起來總重能超過5噸。背著這麼多煤,多高的樓我都爬過,多窄的巷子我都穿過。要不怎麼說我們這活又髒又累,沒人願意干呢!」回憶過去,李大爺感慨頗多:「不過還好,我們沒趕上搖人工煤球」,據李大爺說,那活更苦。原來,在「機器煤球」出現前,居民家裡燒的煤球都是「人工煤球」,即將煤加入黏土,像和面那樣和好,然後切成小塊,再用篩子像搖元宵那樣搖成圓形。這種煤球雖然在燒時與機器煤球沒太大區別,但在製作過程中卻要花費大把人力,屬於純「手工製作」。由於當時人們除了冬季取暖要用煤,其他季節生火做飯也離不開煤,因此產煤工作是一年四季都要進行,如果到了冬天再生產煤,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這就有了當時一句流行語:「冬煤夏儲,擴大社會儲存」。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滿足人們的用煤需求,國家提出的要求則是「500米一個煤店」,小煤廠要負責周邊1700人至1800人的用煤,大煤廠則要負責周圍五六千人的用煤。這一例例數字充分證明煤建行業當年的輝煌。
第二代——集中供暖時代
沒有黑乎乎的煤堆,沒有嗆人的濃煙,更不用擔心會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和傳統的蜂窩煤相比,集中供暖幾乎不需要居民做任何事情,源源不時的溫暖就能送到自家的每一個房間。當集中供暖的暖流流入城鄉千家萬戶,中國的經濟大潮也帶著前所未有的熱度席捲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平安、省心、污染小,對於鄉村化進程初期的中國人來說,集中供暖和那些高聳的煙囪一起,象徵著工業水平的進步和大鍋飯似的福利待遇。然而,當20世紀成為歷史,已經習慣於個性化時代的中國人看來,以解決溫飽問題為初衷的集中供暖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第三代——空調採暖時代
眾所周知,傳統的燃煤鍋爐因污染環境已逐步被新的採暖方式所取代,單一以燃煤為熱源的格局已經改變。除城市熱電聯合生產的集中供熱外,其它不同規模的燃煤鍋爐房,都面臨著煤改氣的任務,供暖成本和供暖費用也將上升。而就在這時,空調供暖摒棄了以往的傳統採暖方式的弊端橫空出世,其中,當屬中央空調的大範圍採暖占據市場份額。其優點是檔次高、外形美觀、舒適度高,帶有新風系統的「風冷式」更為舒適,溫度與時間可調節,較適用於面積較大的低密度住宅與別墅。可是,在這個空調取暖時代,對於舒適度來說,它的風調系統又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舒適感。它是經過機械動力直接吹出熱風,這就導致了室內的空氣比較枯燥,吹出來的熱風增強空氣的流暢惹起了地上灰塵的飛揚降低了室內空氣的質量也影響了安康。不僅在運行時發生噪音影響心境與睡眠而且空調的造價比擬高、運用維修費用也高。因此,新一代的採暖開發迫在眉睫。
第四代——水暖供暖時代
水暖是地板輻射採暖的其中一種,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採暖方式,它比起電暖還是相當有優勢的。水暖是通過地面盤管,管道里有循環流動的熱水,通過地板輻射層中的熱媒,均勻加熱整個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熱和熱量向上輻射的規律由下至上進行傳導,來達到取暖的目的。由於在室內形成腳底至頭部逐漸遞減的溫度梯度,從而給人以腳暖頭涼的舒適感。地面輻射供暖符合中醫「溫足而頂涼」的健身理論,是目前最舒適的採暖方式,也是現代生活品質的象徵。不過,雖然水暖舒適度較好,但由於是低溫水(低於60度)在地板下動轉,故需長時間開啟才有效果,另外地板必須選擇受熱後變形係數較小的品種,如複合地板地磚,大理石,一般不能採用實木地板。
第五代——電暖取暖時代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在我國採暖以集中供熱為主,但並不能滿足全社會的需要。北方多數小城鎮、南方大部分城鎮未能實現集中供熱,需燃煤取暖或採用電暖氣、空調、燃氣壁掛爐等設備取暖,其弊端是能源耗費大、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而此時,新新採暖方式電暖的出現則更符合「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以及『節約資源、低碳環保』」的政策導向,這種新型採暖方式在建設和成本上,要比集中供熱節約70%,比空調供暖節電30%.不過,其熱效率低、有輻射、造價高、老化快、維修困難、施工大興土木以及周期長等缺點,導致電暖時代還在徘徊不前。
第六代——納碳木採暖技術誕生
當然,和很多行業一樣,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採暖市場也告別了以往單調的產品選擇,空調、地暖、水暖等豐富多彩的個性化採暖產品紛紛走入了人們視野,國際化的中國也迫切需要更加國際化的溫暖選擇。從遠古的篝火取暖到古代的火爐取暖;北方的「火炕」取暖到南方的煙道取暖,再到現在的鍋爐採暖等,採暖方式一直在變化創新中。專家表示,雖然我國目前的採暖依然是多種方式並存的局面,但隨著國家建築節能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推進,目前中國的電採暖技術漸漸與世界接軌,一些能耗高、投資大、維修難的傳統採暖方式受到挑戰,而一些新型的高效節能獨立採暖方式開始悄然興起,追求「低能耗、高舒適」的採暖方式成為必然。在這種大背景下,世界。綠森林採暖地板所研發的第六代納碳木技術地板的誕生,改變了世界的採暖科技,神奇地將地暖實木地板二合一,更是迎合了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尤其是對於冬季缺乏採暖的合肥地區來說,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其中納米碳晶化木材是納米碳晶和木漿的結合,一種人工製作的木種。納米碳晶木漿材料是目前散熱面最大的超薄發熱體,從而保證了柒電熱轉換效率較高,並且通過其徑向電流最小沒有電熱絲、電熱膜類產品的阻抗熱損耗,也沒有鍋爐類產品的廢氣排放熱損耗,使得其熱量利用率最大;納米碳晶木漿的加熱方式以紅外線發熱為主,加熱方式最直接,與被加熱體的溫度梯度小,路徑損耗低;這種材料屬於低溫發熱材料,其本身通電即熱,並迅速將熱量最大限度傳遞給受體。
此外,納碳木漿在製作的過程中採用的是速生經濟林,速生經濟林的產業鏈在木地板行業發展中已非常成熟,在對森林的保護上,納碳木可以說是發揮了科技的作用,即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對原始林木的破壞。
並且傳統的木材行業在傳統的地板基材的製作中僅僅是簡單的刨皮壓貼,而採暖地板在其中加入科技元素,使一塊簡單的地板發揮科技的作用,直面傳統採暖的種種弊端。
據供暖設備投資前景報告了解,為了更好地表達採暖地板的發熱特性,世界。綠森林採暖地板所選用的基礎屬實木多層的基材中的優質品,其料價格已經比一般的傳統地板高30%,選用的全桉木基材,密度適中,含水率穩定,與納碳木漿結合後,因其物理特性相同,所以納米碳晶晶片和地板完美得合二為一。作為一個發熱的產品,會有消費者特別關心的甲醛釋放量的問題,採暖地板在製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膠及油漆,為了地板加熱後不會出現剝離、麵皮開裂這些問題,都是使用業內優質的進口安全材料,甲醛釋放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除此之外,在接入220V家用電壓時,其電路設計中,連接漏電開關、溫控器、世界?綠森林接觸器,在控溫和安全設計上同時也占據行業領先。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開放這30多年來,從舊城市「變臉」換新顏到採暖方式的極大改變,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巨變,許多我們身邊生活的點點滴滴,很多都是由於科技的恩惠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第六代遠紅外科研技術的開發使用,標誌著採暖地板行業的升級換代和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