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燃料 內容詳情
核電燃料行業分析
 核電燃料 2021-03-23 10:53:17

  核燃料成本包括購買天然鈾、鈾轉化及濃縮、燃料組件加工等工序的支出,全球投運的核反應堆約450個,主要國家有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加拿大等,以下是核電燃料行業分析。

核電燃料行業分析

  核電在電力生產過程中幾乎不排放污染物。核電站在運行的過程中只產生少量的放射性廢物,並按照國家法規予以嚴格控制,不會對環境造成明顯影響,不產生溫室氣體等其他污染物。與火電相比,一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00萬噸,二氧化硫2.6萬噸,氮氧化物1.4萬噸,清潔優勢明顯。

  核電燃料行業分析指出,2010年我國建立了核電站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制度。2014年國家原子能機構印發了《核電站乏燃料處理處置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對運行5年以上核電的上網電價徵收0.026元後處理處置基金。雖然獲得資金支持,但目前我國後處理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顯著差距,不具備自主建造大型商用後處理廠的實力。

  2019年,我國鈾資源大部分屬於非常規鈾,100萬千瓦級煤電廠年消耗燃料約200-300萬噸煤,並常年維持在70%以上,尋找潛在投資機會;創新升級勘探、開採技術,排名第8,占比分別達到29.7%、13.9%、7.9%。

  截止2020年,我國鈾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7%,需要每天100節火車皮運輸;100萬千瓦級核電廠年消耗燃料約20-30噸核燃料,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小。

  已經獲得核准的在建電站有10台機組,容量為1110.8萬千瓦,其中7台三代,2台二代加,1台四代。在建機組的大部分設備已交貨,進入最後的安裝、調試階段。

  核電商運機組21台,裝機容量1909.2萬千瓦,在建4台,容量448.2萬千瓦,在建/商運的比例達23.9%。中廣核電力商運機組23台,裝機容量2538.9萬千瓦,在建5台,容量611萬千瓦,在建/商運的比例達25%。

  目前,我國僅有年處理能力約50噸的乏燃料中試廠,中法合建的800噸/年後處理大廠預計到2030年才能實現投運,閉式循環的處理能力仍然很低,暫時儲存是目前主要解決方式。

  核電燃料行業分析指出,核電站的服役年限一般在40至60年,在堆貯存水池的設計容量一般按10至20年乏燃料卸出量考慮,乏燃料在堆貯存5年後可以外運、離堆貯存和後處理。一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每年產生乏燃料約18.8噸,按照2020年5800萬千瓦容量計算,卸出乏燃料將超過1000噸,累計貯存量超過萬噸。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龍茂雄表示,本屆中國國家展團成員中還包含一些核能相關領域的民營企業,他們依靠自主創新在核能市場嶄露頭角,希望藉助這一展示平台開拓國際市場,這其中就有作為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設備一級供應商的中國民企,以上便是核電燃料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熱門推薦

免費報告

更多
核電燃料相關研究報告
核電燃料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