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化學藥品市場分析
全球醫藥市場以年平均7%左右的幅度增長,且在未來3-5年中,化學藥市場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在此進程中,世界醫藥市場還呈現如下一些新亮點.
(1) OTC市場份額平穩上升
有關專家預測,到2006年世界OTC市場將達到710億美元。其中,除美國、歐洲、日本等比較成熟的OTC市場保持平穩發展外,亞洲和拉丁美洲的OTC 市場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值得_提的是,隨著醫藥分家、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全面改革的全面展開,預計2005年中國的OTC銷售額可達到 600億元,202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OTC銷售市場之一。
(2) 非專利藥品發展勢頭強勁
非專利藥品具有相對確切的療效、合理的價格及成熟的市場,﹁直都受到廣泛的關注。據美國仿製藥協會統計,2002年美國的仿製藥市場會繼續高速發展,2002年至2008年的複合增長額超過10億美元、市場總價值達840億美元的專利藥品將在2008年面臨仿製藥的威脅。
(3)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格局基本穩定
目前,全球原料藥市場品種達2000餘種,市場規模由1996年的近100億美元增加到150億美元。在世界原料藥主要生產品區域(西歐、北美、日本、中國、印度)中,西歐是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地區,占世界原料藥出口總量的50%,在原料藥生產領域中以附加值高的專利名藥物占主導地位;北美是原料藥的主要進口地區,其藥物生產量占世界總量的18%;日本的原料藥基本自給自足;中國和印度則集中於通用名藥物生產,隨著世界原料藥產業向亞洲遷移,中國和印度這兩個發展中國家將逐漸成為原料藥生產中心。
2 我國的化學藥品貿易現狀及問題分析
(1) 進出口品種重疊,「原料藥加工車間」供應鏈位置昭然若揭
據化學藥品行業調查報告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年出口金額排在前幾位的化學原料藥主要品種是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生化藥、維生素、胺基酸和其它抗感染類藥物,而同期進口的主要製劑品種依次為抗感染藥、生化藥和生物藥、心腦血管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困境:已開發國家的跨國製藥企業從我國進口廉價的化學原料藥,然後運用高新技術純化並生產製劑後勤部向我國返銷,由於劑型比國產藥品先進、生物利用度高、藥效好,搶占了國內醫藥市場的較大份額。隨著全球化步伐加快,關稅等各種交易壁壘的作用越來越小,倘若國內製藥企業不採取相應對策,必將面臨像日用洗化用品全盤化那樣的格局。
(2)優勢品種局限性大,出口地區集中
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的出口大國,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2%,能生產1400多種化學原料藥,但目前國內企業主要依靠少數品種出口,出口區域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歐,且往往以轉口形式銷往歐美、對東歐、非洲、拉丁美洲市場的關注不夠。
出口品種有限及出口市場相對集中的狀況大大降低了國內醫藥企業抵禦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例如,1998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東南亞國家貨幣平均貶值30%-40%,由於沒有其它地區市場的銷售作為彌補,致使我國醫藥產品出口金額大幅度下跌,達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最低值。
(3)以初級產品出口,利潤微薄
在藥品貿易中我國一直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出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化學原料藥,處於價格競爭的低水平層面。生產企業為獲得出口配額、擠壓價格競爭對手,經濟無原則降價,導致仿製藥的平均利潤只有5%-10%,甚至是零利潤,靠出口退稅維持企業效益,與國際仿製藥市場平均40%-60%的利潤率不可相提並論。另外,我國的化學原料藥出口產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化工產品的形式進入國際市場,無法享受藥品的價格,這也造成了價格低廉的現狀。
(4) 企業缺乏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至2003年7月底,歐洲藥品質量理事會(EDQM)總共簽發COS證書1398份,中國18家企業的30個產品獲得COS證書,占證書總數的2.1%。而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印度取得141份COS證書,占證書總數的10.1%,約為中國的5倍。我國有52家原料藥企業通過FDA認證,印度醫藥工業也有 20多家製藥商通過美國的FDA認證。可見,對我國企業來說,要想在主流市場占據優勢,必須加強國際規則意識,獲得世界醫藥市場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