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探測器是將入射的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輸出的器件。紅外輻射是波長介於可見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人眼察覺不到。要察覺這種輻射的存在並測量其強弱,必須把它轉變成可以察覺和測量的其他物理量。以下對2017年紅外探測器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一般說來,紅外輻射照射物體所引起的任何效應,只要效果可以測量而且足夠靈敏,均可用來度量紅外輻射的強弱。現代紅外探測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紅外熱效應和光電效應。這些效應的輸出大都是電量,或者可用適當的方法轉變成電量。
2017-2022年中國紅外探測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一個紅外探測器至少有一個對紅外輻射產生敏感效應的物體,稱為響應元。此外,還包括響應元的支架、密封外殼和透紅外輻射的窗口。有時還包括致冷部件、光學部件和電子部件等。
紅外探測器主要用於檢測人體運動、非法入侵併報警。具有靈敏度高,誤報率低;外形小巧,美觀,安裝方便等特點。
包括探測對象產生的輻射、對各種外力作用的反應,自身的理化特性等。發現探測對象的特徵、特性,確認它們存在和變化的合理性、合法性,就可實現探測。如,探測人體的紅外輻射,不實現入侵探測;檢測玻璃破碎時發出的固有頻率(聲音),來判斷建造物玻璃窗、牆是否被破壞;收集炸藥蒸氣(顆粒),進行分析,判定某種爆炸物的存在。
環境(背景)是探測區的自然環境或沒有探測對象時的物理狀態。探測裝置可以檢測這種狀態,並理解為均勻的背景,由於探測對象與環境差異,導致探測裝置發現背景變為不均勻,或檢測至兩者之間的差別,從而實現探測。這種差別可以是溫度差、亮度差、質量差、速度差等。熱電偶探測人的紅外輻射;攝像機進行亮度探測,都是如此。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探測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而不是探測對象引起環境的變化。
探測對象出現引起環境狀態的變化或探測對象對環境狀態的改變是一種時間域的差別,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檢測出來,構為探測裝置。這就是狀態探測,在入侵探測系統中中應用很普遍,如,探測區門、窗、各種設施位置,相關關係的變化,是報警系統探測的主要差異。
探測對象的存在可以引起物理環境的變化,比如電磁環境的變化,這也是一種時間域的差別,
電磁場探測的原理就是發現電磁環境的變化,導體(人體也可認為是一種導體)出現或通過探測區時,會吸收、反射一部份電磁能,導致探測裝置接收到的電磁波強度發生變化,因而產生報警。物體通過或阻擋光的通路,改變了探測的裝置的光傳輸環境,就會產生報警。各種惡劣氣候現象也會改變光的傳輸環境,因此、探測裝置會出現誤報警。
外力可以是機械能、電磁能或化學能,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入侵探測系統所指的外力作用是與入侵活動有關或就是入侵的過程。如衝擊、破壞探測區的各種設施,改變其環境狀態等。檢測來自探測對象的外力可構成被動式探測。探測系統建立電磁環境(輻射電磁能),作用於探測對象,由此引起變化或表現出不同對象之間的差異,可以構成主動式探測。
射線的作用也是一種外力,它作用於不同物質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如物質對射線的吸收、反射、透過性能代表物質的個性化信息,識別這些信息是危險品探測的主要方法;用光源照射探測現場,通過產生的螢光來發現隱蔽的痕跡都是主動的探測方式。
總的說來:探測就是發現探測對象的特徵,或者用適當的方法把探測對象與環境、與其它對象的差別表現出來,並把安全的狀態作為基準(表示為一個閾值),判斷探測結果是否超出了這個基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