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建築鋼材行業技術分析,南京靈谷塔打開神秘「地宮」的消息,引發了讀者對這座民國建築的濃厚興趣。現對2016年我國建築鋼材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靈谷塔塔基「地下室」不僅有潮濕陰冷的味道,而且一處混凝土脫落,露出的鋼筋已經生鏽,且不斷地有水跡滲透出來。牆壁和頭頂的橫樑上都很潮濕,許多橫樑處已經形成了細小的「鐘乳石」,最長約五六厘米。地下室內側牆壁是一塊塊細密的青磚砌成的,摸上去也比較潮濕。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淳慶看了現場照片後初步判斷,「鐘乳石」以及青磚牆上泛白,其實是混凝土板和青磚牆的泛鹼和鹽析現象,分別是來自混凝土材料以及青磚和灰漿里的水、鹼和鹽,通過內部毛細孔析出在表面結晶形成的。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建築安全嗎?
正確答案:「這是典型的民國建築的老化現象,由於建築材料內部的鹽鹼含量較高,加上構件外部的環境變化,及使用時間較長,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基本不會影響到結構安全。」淳慶說。「如果民國鋼筋混凝土建築,出現由於內部鋼筋鏽蝕而導致的混凝土剝落現象,建築就可能存在一定的結構安全隱患了,需要對其進行結構檢測和安全評估,制定相應的加固修繕措施,以確保其後續的使用安全。」
民國建築保護專家介紹,「古建築內有水滲出」不可簡單斷定就是有害,「有些情況下,這是建造者當時有意安排的排水方式,否則,建築內部吸收的水分排不出去,對整體結構產生更大的壓力,反而會對文物安全產生有害影響,如一些擋土牆結構就有專門的泄水孔。
淳慶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雖然沒有統一「壽命」,但有個50年的「設計合理使用年限」。這就是說,建築建成50年後,就要進行建築的結構安全檢測,評估其「健康狀況」。
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普通建築和構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設計使用年限則為100年。我們的住房交付後,除不可抗力之外,在50年內不存在建築安全的風險。過了50年,並不意味著建築到了年限就不能使用,如果建築物到了規定的使用年限時間,可以對建築進行結構檢測鑑定,要是整個建築檢測質量合格或者通過一定的加固維修,那麼,該棟建築還是可以繼續使用。「50年之後,一般是10年一檢。」淳慶說。
眾所周知南京是民國時期的首都,擁有眾多的民國鋼筋混凝土建築。淳慶告訴記者,民國時期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很特別,雖然外觀上看同為鋼混結構建築,但所用的材質,卻和今天的不同。那麼,靈谷塔屹立80年,是不是因為所用的材料有特別之處呢?
正確答案:「民國時期建築所用的主要材料,明顯區別於現代建築。首先是鋼筋,民國時一般採用方鋼(又稱竹節鋼),形狀明顯不同於現代的螺紋鋼和圓鋼,而且兩者的強度質量也有一些差異。其次,民國的混凝土的強度也一般較低。」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規定,普通混凝土劃分為14個等級,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根據淳慶老師的研究,大部分民國建築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僅在C15至C25之間。
據媒體報導,2010年4月舉行的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時任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介紹,我國建築平均壽命只有30年。這個數字表現當前在快速的城市建設中一些地區拆遷頻繁。
建築鋼材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國內已經發生數次建築安全事故。比如2014年,浙江奉化市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5層居民樓轟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的嚴重事故。相比之下,在1935年落成的靈谷塔同樣是鋼筋混凝土建築,但穩如泰山,迄今已經屹立80年之久。劉先生據此認為,這個數字對比靈谷塔的堅固,使現在的建築質量看上去反而不如過去靠譜。
正確答案:淳慶表示,建築使用何種結構設計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它的壽命往往取決於建造者是否規範設計、施工和管理。以靈谷塔為例,它的建造是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建造地點位於中山陵,是當時全國矚目的重點工程,「可以想像,靈谷塔建造各個環節把關會有多麼嚴格。」
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民國時期屬於「尖端技術」,剛剛從歐美傳到國內,只有具備雄厚實力的建造者才會採用。因此民國時期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的規格都比較高。「你看水泥在民國時期被叫做『洋灰』,可見當時這種建築材料對於人們還是新鮮事物。」淳慶說,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已經被普遍採用,誰都能建並不稀奇,而個別不法分子出於種種原因,不按規範操作,就會出問題。「一座建築,從設計、圖審,到施工、監理、驗收,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都是隱患。」
淳慶表示,不能認為現在建造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壽命」比靈谷塔等民國建築的短。「只要按規範設計、建造,並定期維護、管理,在沒有自然災害或強大外力施加作用下,鋼筋混凝土建築是可以一直存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