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 內容詳情
揚州加強監管食品安全力度 監管範圍包括豆及蓮藕等
 蓮藕 2015-08-10 15:40:52

  食品的安全對於我們市民的生活極為關鍵,因此相關部門對於食品監管力度一定要加強據透露,《江蘇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草案)》擬對食品小作坊實現登記管理制度,我市參會代表建議堅持粗不宜細原則,以區別於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同時增加環評前置及年度報告制度,便於監管部門對其運行情況及時掌握。

  市區豆及肉製品列入重點監管區域

  近年來,揚州市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齊抓共管,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揚州市明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概念界定,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符合性核查工作,注重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監管。據了解,2010年以來,市質監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產品分類、企業分級、監管分等的工作,明確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原則上等同於C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監管。同時,根據「三分監管」 要求和地方特色食品分布情況,確定了寶應蓮藕製品、高郵蛋製品、江都糕點、儀征大儀鎮及周邊地區的風鵝、邗江肉製品、市區的豆製品和肉製品等6個重點監管區域,通過細化日常巡查、加大抽檢頻次、從嚴查處違法行為等措施實施分類監管。

  對於揚州包子、揚州醬菜、牛皮糖、高郵蛋品等揚州地方特色食品,一方面知名度高,深受來揚遊客的喜愛,另一方面存在入行門檻低、規模小、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和食品安全風險係數高的一系列問題。監管部門通過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培訓,服務關口前移等多措並舉,幫助企業從原料把關、過程控制、質量安全承諾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水平,提升揚州食品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監督抽查力度。市食藥監局積極履職,開展市級食品監督抽檢工作,將小作坊食品納入監拍範疇。開展專項檢查,以點帶面,確保源頭食品安全。

  揚州食品小作坊呈「多小散亂差」特點

  在調研座談中,參會代表表示,近年來我市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目前我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還大量存在,呈現「多、小、散、亂、差」的特點,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進一步呈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的趨勢。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蓮藕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據摸底統計,全市共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3961戶,這些作坊式生產組織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以及鄉鎮,從業人員超過7000人,主要為下崗職工、進城務工及城鎮無業人員,主要從事豆製品、大米、小麥及地方特色、傳統食品的生產加工活動。

  據了解,就目前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來看,一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布局亂等特點,生產設施和設備簡陋,證照不全,管理水平低,經營理念落後,同時主要分布於我市廣大的農村區域,或者是管理薄弱的城鄉接合部,在這類組織中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隱患較大。

  據透露,有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還存在原輔材料把關不嚴現象,只進行簡單的外觀驗收,無進貨台帳。一些小作坊生產場所多處於民房之中,原料區、加工區和產品區不分,生產與生活居所在一起混淆,無防蟲、防塵、防鼠措施。從業人員素質偏低,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技術力量薄弱,在食品加工中缺少防護措施,如口罩、手套等。食品添加劑使用存在安全隱患,有些生產者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衛生標準知之甚少或者沒有相關的安全知識,生產中全憑主觀經驗任意添加。

  揚州代表建議增加年度報告制度

  在調研座談中,我市參會的代表表示,《江蘇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草案)》擬對食品小作坊實現登記管理制度,建議堅持粗不宜細原則,以區別於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管。同時增加環評前置,因為多數食品小作坊租用小區車庫、民房作為加工場所,因環境髒亂差遭舉報投訴。建議設立食品小作坊應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同意後報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核,並對其生產加工場所進行現場核查。

  有代表還建議,食品小作坊具有流動性強的特點,而食品小作坊登記證有效期為三年,建議增加實行年度報告制度要求,實行年度報告制度有利於監管部門對其運行情況及時掌握。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蓮藕相關研究報告
蓮藕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