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需求較大的領域包括初級農產品(蔬菜、水果、水產品、肉製品、蛋奶等)、加工食品(速凍、冷飲、乳製品等)和醫藥(藥品、疫苗)等特殊商品。下面進行冷鏈運輸行業規模分析。
冷鏈運輸行業分析表示,和傳統物流相比,冷鏈物流在每一個環節上對於技術的要求更高,資金投入也更大,已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恆溫」——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溫度。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的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銜接尚不完善,因此企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是增強客戶粘性的必然之舉。冷鏈物流規模效應極強,投資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其中,綜合性冷鏈服務提供商呈現出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有較強的成長空間。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域性特點,我國冷庫分布不均勻,華東地區冷庫容量已占到全國冷庫總容量近46%,其中山東、上海、江蘇發展速度較快,冷庫容量居前列;而我國果蔬產地的內陸各省市市場冷庫容量仍舊偏低,造成冷鏈物流在生產源頭缺乏預冷,產生源頭「斷鏈」。
近年來,冷鏈物流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頻繁出台,政策面的支持是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邏輯之一。政府層面對於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開始從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提出了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完善。
政策支持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降低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支撐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建設全程冷鏈物流和覆蓋農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新《食品安全法》倒逼完善冷鏈體系。食品腐爛變質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生產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整個產業過程都中,離不開現代冷鏈物流。
冷鏈物流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強有力的保證,食品冷鏈是食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過程的特殊供應鏈系統,在食品運輸中應用。以上便是冷鏈運輸行業規模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