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保健 內容詳情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
 母嬰保健 2019-01-11 15:43:48

  2015年母嬰保健市場線上交易規模占比超過15%,預計2018年線上滲透率可到24%左右。2012-2018年母嬰保健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綜合平台進入母嬰電商市場,行業集中度提高,合併整合為主調。以下對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中國城鎮家庭的嬰幼兒年平均消費金額從2007年的4260元增長至2012年的8702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4%;城鎮居民的嬰幼兒消費在2013年至2016年間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新一輪的人口放量和人均消費的提升都將帶給母嬰保健行業整體巨大的擴容空間,母嬰保健行業分析預計在2018年母嬰保健行業規模將超過3萬億。

  2010-2018年中國母嬰保健行業市場規模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

  母嬰保健行業是國內這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不管是前幾年流行外國進口奶粉還是三聚氰胺事件都無不凸顯母嬰行業的大眾關注程度前所未有的高。不管是大母嬰品牌還是小運營經銷商,塑造品牌成為業內增強競爭力的共識,品牌就是口碑,就是軟實力,產品做的好,品牌沒起來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現從五大問題來分析母嬰保健行業政策。

  線下母嬰經營成本上漲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房租成本、人員成本都在不斷上漲,這就導致了線下母嬰經營成本的上漲。而毛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母嬰行業已經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且目前處於供大於求局面。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再加上行業競爭、新興電商的衝擊,高毛利不復存在。要想改變,唯有提升體量,完善供應鏈優勢和增加後台收入入手。

  競爭日益激烈

  目前,母嬰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比較粗放,依靠價格戰搶占市場,服務相對滯後。行業領軍企業市場占有率都較低,存在很大的整合空間。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隨著國民意識形態的改變、消費升級和行業市場的漸趨成熟,發展和需求急劇攀升。行業競爭壁壘顯現,主要是品牌的知名度、產品的質量以及行業經驗的累積。產業痛點明顯,除了最主要的市場集中度低,還存在服務缺失,缺乏有效的行業標準等問題。目前市場多數困於打價格戰、拼硬體、無統一標準的情況,因此也導致了業內企業和產品良莠不齊較為混亂的情況。

  行業缺乏運營標準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如大賣場有品類管理,商品要配備多少,多少個品牌,多少個SKU,都有個參展的標準,雖然部分大型連鎖有此部分標準,但相比較大賣場,則欠缺的多,至於小型區域連鎖及街邊小店幾乎可以不計。第二點為陳列標準,母嬰行業的陳列標準到目前為止,基本看不到統一標準,很多都是自創陳列方式。

  人力資源問題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是當下母嬰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大部分母嬰企業現在最為關注的還是基層員工,基層店長,評定員工的好壞以銷售能力強弱而定,卻輕視了中高層的管理人員的勝任度及崗位匹配度及中高層的培養工作,目前的情況導致了公司的發展後勁不足。成熟的零售體系絕對後台推動前台,當然很高興的看了很多大型區域連鎖在此方面已經做的很好,但對比傳統零售大賣場還是差很多。

  供應鏈採購體系不足

  供應鏈問題直接制約渠道商的發展,母嬰店在商品供應上跟不上,而且地區差異太大,每個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也不一樣。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這個東西在這個城市好賣,在另外一個城市就不好賣。在未來十年,供應鏈的研究與發展是很重要的。相比傳統大型賣場,母嬰行業現目前採購體系相對而言發展是滯後的,現目前的母嬰行業採購從職責上說大多只是補貨員,在價格體系及營運思路上欠缺,但歸根結底為該行業採購體系的缺乏。

  母嬰保健行業政策分析,母嬰保健是屬於剛需用品,基本上每個家庭在有新生兒階段都會需要,近幾年來隨著80、90後一批開始結婚生子,他們對於母嬰用品的質量與服務也有著高要求。尤其是注重品牌知名度與口碑,因為大多數知名品牌或是口碑好的母嬰用品質量都不會太差,國內的一些比較大的母嬰品牌得到了快速發展。而且不僅如此,這種消費需求還帶動了一些跨過貿易企業崛起,母嬰用品貿易企業也隨之得到飛速發展。除了嬰兒用品,早教行業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發展的助推力。有行業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母嬰保健市場規模將達到三萬億。

熱門推薦

免費報告

更多
母嬰保健相關研究報告
母嬰保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