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直升機 內容詳情
2016年我國民用直升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民用直升機 2016-12-20 17:11:10

  通過對我國民用直升機行業現狀分析了解到,伴隨著低空開放的逐步開展,我國民用直升機的市場前景廣闊,正吸引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儘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製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下面就對2016年我國民用直升機行業發展現狀進行詳細介紹。

2016年我國民用直升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到2000年,國內通航企業引進直升機的數量極少,平均每年引進數量約2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2001年到2009年,民用直升機的年引進數量稍微增長,但增速很緩慢。直到2010年以後,民用直升機在國內才正式進入第一個成長期,並逐步發育出一個可觀的波峰。

  2013年,民用直升機引進數量接近100架,從2014年的情況來看,我國民用直升機的引進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截止2014年上半年,國內已引進68架民用直升機, 2014年的引進數量在130架左右。另據預測,2015年全球軍用直升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11億美元,並將以年均2.6%左右增長率,在2025年達到273億美元,而其中,亞太地區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3%,超越預計占據29%份額的北美市場。

  1、通航市場環境不完善

  2010年我國低空開放至今,國內僅有少部分地區實現低空空域開放,並沒有連成片,通航機場數量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民用直升機市場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與國外成熟的通航市場相比,我國的營運環境也有較多不完善之處,申請空域或航線批覆手續複雜、費用標準不透明,飛行申請涉及民用、軍用空管多個部門,多頭管理導致效率低下。在歐美國家,民機起飛提前1 小時申請航線就可以得到批覆,而在我國則需要提前幾天甚至幾周申請,極大地增加了通航公司的運營成本,嚴重製約了民用直升機產業市場容量的擴張。

  2、研發體制不健全

  經過數十年的經驗積累,處於領跑者地位的國外直升機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研發體系,內容覆蓋預研、設計、製造、銷售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流程。而國內的直升機研發體系是基於國家用途的直升機研發經驗而形成的,基本能滿足國家用途的直升機研發需求,不太適應民用直升機研發的需求。隨著我國民機對外交流合作的不斷增加,時有借鑑國外直升機公司的先進經驗,包括一些研發體系文件,但受體制約束尚未形成一套覆蓋全壽命周期的民機研發體系,有關研發體系的應用研究也十分缺乏。

  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用直升機公司都不具備自主研發的實力,如重慶直升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西科斯基飛機有限公司、唐山安沙特、青島勃蘭特利、西安西捷飛機有限公司、席勒( 中國) 飛機有限公司、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九江紅鷹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中俄直升機技術( 青島) 有限公司和中歐飛機有限公司等,大多是合資企業,主要是從事改裝和維修服務,雖然計劃生產國外成熟的直升機機型,但目前只是國外直升機公司的代工工廠,尚不具備批量生產能力,更不具備研發能力。國內唯一具有完整研發能力的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依然沿用著計劃經濟下的體制,從直升機設計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對資源分配、經費安排都預先指定了詳細的計劃,這些指令性計劃將設計創新、生產流程圈定在固定範圍之內,難以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去綜合優化每一環節,也難以對全流程實施適度合理的成本控制。除此之外,中航直升機公司下屬的設計所與製造廠都是獨立法人,擁有獨立的人事權與財務權,製造廠考慮如何節約成本,設計所考慮如何完善基本設計工作,廠所各自為政,總公司在重大決策問題上反而缺乏話語權,在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和產業衍生上存在諸多矛盾,難以從一個更高、更宏觀的層面上統籌解決,產學研融合發展、良性循環的局面遲遲未能形成。

  3、市場競爭壓力大,資金投入不足

  國外直升機公司一直十分重視中國市場。截至2014年,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已占有中國民用直升機市場份額的40%,隨著中國買家對輕型單引擎和輕型雙引擎旋翼機的優先採購,這一數值在未來將增加到60%,繼續擠壓中國民用直升機產業的發展空間。面對國外成熟直升機公司的強大壓力,國內民用直升機產業的資金投入顯得捉襟見肘,除AC352 直升機項目外,其它型號的研發資金基本是單位自籌。以中航直升機公司為例,由於民用直升機在研發、製造環節存在著廠所分離的體制性障礙,產品銷售收入為主製造廠所有,在國家投入不、

  民間資本難以進入的約束條件下,設計所很難自籌大筆資金持續投入民機研發工作。由於研發投入的匱乏,使得國內民用直升機產業想在短期內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變得十分困難。

  4、重取證輕市場,缺乏整體營銷戰略規劃

  我國民用直升機產業「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體系,企業沿襲了過去的習慣與做法,對產品還抱著「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思想,對獲取型號合格證投入較大的關注和精力,對市場開發研究較少,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客戶觀與成本觀,對用戶的信息反饋反應遲緩,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對成本控制觀念淡漠,對市場開拓缺少整體銷售戰略規劃,導致許多訂單落入國外競爭對手中。國內企業銷售手段單一,通過航展展示的方式或被動地等待客戶上門,缺乏靈活的營銷手段對潛在的客戶進行產品推廣,缺乏多元化銷售渠道及銷售策略,在綜合運用經濟、政治、心理及公共關係等方面贏得顧客的合作與支持上還缺乏經驗。例如,銷售直升機產品首先必須對產品非常熟悉,其次必須對客戶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顧客的營運情況、飛行計劃、飛行時間表、駕駛員以及公共關係、財務狀況等,才能按客戶的需要定製合適的機型,通過解決客戶的各種疑難問題來獲取市場口碑,促進產品銷售增長。截至目前,這些執行標準國內的直升機企業很難做到。

  在缺乏直升機技術先發優勢的前提下,國內直升機公司零部件壽命及可靠性需有較大提升,價格上需要對用戶進行一定的讓步,售後服務要更加貼近用戶的心,這樣才能與國外直升機公司進行競爭。事實上,由於售後服務人員的編制、薪資的許多管理權限並沒有下放到售後服務部門,直升機企業的售後服務隊伍通常是臨時組建的,在人員調配上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難以對個人技術服務能力做有針對性的長期培訓,在提升售後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與工作熟練程度上困難較大,造成系統協調難度大、問題反饋的時間人為拉長、解決問題不及時等弊端。由此引發客戶投訴,會直接損害公司的整體形象,進而動搖客戶對國產直升機的信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民用直升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為突出。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民用直升機相關研究報告
民用直升機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