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農家樂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所青睞,農家樂已成為旅遊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多城市的郊區和廣大 農村 地區,如北京郊區農村、上海郊區、成都近郊等地,「農家樂」已形成一定規模,成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閒娛樂的一種獨特的旅遊形式。以下對農家樂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發展於20世紀50年代,主要是適應外事接待的需要。近年來,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勢頭十分強烈,現代的鄉村旅遊首先在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大城市展開,隨後在全國逐漸發展起來。
(1)農家樂英語為Agri-tourism。農家樂是以鄉野農村的風光、生活和活動為基礎的、可以滿足旅遊者娛樂、求知和回歸自然等需求的一種旅遊活動,它是眾多旅遊形式中的一種,是隸屬於生態旅遊的一種專項旅遊形式。而國外較為普遍接受的則是Gilber和Tung (1990)年的定義:農家樂就是農戶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閒活動的一種旅遊 。由此可見,本文所講的農家樂旅遊與國外的農家樂含義基本是一致的。
(2)狹義的農業旅遊是指合理地利用與開發農業自然資源,把農業和旅遊功能結合起來,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布局,達到美化景觀,保護環境,提供觀光休閒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活動。廣義的農業旅遊是指農家樂,包括利用農村野外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進行旅遊開發,使農業與農村的觀光旅遊功能顯著擴大,滿足遊客不同層次的需要。農業旅遊是生態旅遊的一部分,農家樂旅遊又隸屬於農業旅遊。
近年來,農家樂旅遊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很多城市郊區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和城市居民休閒的新選擇。不僅在北京、重慶、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在合肥、蕪湖、石家莊等中小城市也在蓬勃發展。農家樂己成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閒、娛樂的一種獨特的旅遊形式。
農家樂在中國的發展己有近20年的歷史。1987,農家樂首次出現在成都市郭縣友愛鄉農科村。是一個個體老闆從花卉苗圃基地發展起來的,隨著經營的發展,老闆及時調整了經營思路,搞起了餐飲、住宿等內容,擴大了接待場地和接待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裡人,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並且使村民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最早富裕起來的深圳,也是我國農家樂最早開展的地方之一。20世紀80年代末期,深圳的荔枝節和採摘園就是其發展的手段,促使隨後各地紛紛效仿,開辦了各具特色的觀光農業項目。當然,此時的農家樂主要是以單個的農民家庭或者園區為接待單位,後來逐漸蔓延到周邊,以後再擴展到全國,像重慶、湖南、湖北、浙江、陝西、上海、北京、安徽等地。
農家樂是中國農民創造的一種新型的鄉村旅遊形式或產業,我國農家樂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發展於20世紀90年代,規範於21世紀初。回顧中國農家樂20多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興起培育階段,鼓勵發展階段,規範發展階段。由於我國各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不同,文化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形成的農家樂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主要分為農家園林型,花果觀賞型,民俗風情型,風景旅遊型,餐飲養生型,休閒度假型,休閒賓館型,休閒農莊型,村落民俗型,自然生態型。我國農家樂旅遊的發展,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明顯作用。我國農家樂發展雖然取得如此之大的成效,受到廣大遊客的歡迎。但是,農家樂仍處在向中期發展的過渡階段,依然存在產品比較單一,經營管理不規範,特色不鮮明出,產品品位不高,服務水平不高,基礎設施不配套,以及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為此,提出要堅定方向,積極引導,科學規劃,增強文化內涵,創立品牌品牌,搞好培訓,加強經營管理,加強市場促銷,健全領導機制等可行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