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排水系統行業現狀分析,城市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大氣降水(含雨、雪水)徑流和其他棄水的收集、輸送、淨化、利用和排放。含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通稱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一般通過城市排水管網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淨化,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後,再加以利用或排入水體。現對2014-2015年我國排水系統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城市排水設施,是保證城市地面水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並使城市水資源保護得以良性循環的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由於城市排水設施的功能和特性,使其工程規模大,投資額大,施工難度大,工期長和在運行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在社會經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前,城市往往不易做到具有完善的排水設施和良好的水環境。多數是過分利用自然淨化能力,造成水環境的污染。城市排水是一項發展比較緩慢的基礎設施。
中國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有著悠久歷史。唐長安、宋汴梁、元大都,都修建了比較完整的明渠和暗渠相結合的排水系統。據考古發掘,唐長安城朱雀街兩側水溝,上口寬3.3m、底寬2.34m深1.7~2.11m,可以排洪防澇,是真正的城市排水工程。又如北京城內,明清兩代修建的矩型排水溝,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在舊中國,城市主要靠明溝以及河流排水,建造有排水工程設施的城市很少。到解放前夕,全國城市中排水管道總長度只有6034km。多數大城市建造的排水設施也大多失養失修,淤塞嚴重,不能及時可靠的發揮應有的功能。而明溝、排江溝、湖塘更成為污水匯集、垃圾堆積的場所。截止到1949年。全國只有上海、南京兩個城市為高官富商聚居區和帝國主義侵占的殖民地內服務的4座小型廠,每日處理能力約4萬m3。工業廢水極少處理,幾乎全部就近排入水體。
排水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近20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城市地區由於人口密集,物資和財產密度不斷加大等特點,高強度暴雨積水形成的洪澇災害對城市化地區產生的威脅和帶來的損失愈來愈大。災害一旦發生,不僅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嚴重的話還可能危及人民和集體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破壞城市整體形象,使人明群眾對城市鎮府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產生質疑,甚至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及時可靠地制定城市排澇減災對策和措施是日前城市防汛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1、土地硬質化
社會發展與經濟活動的增加,以及城市不斷擴張,使工業區、商業區和居民區等不滲水的面積越來越大,而樹木、農作物、草地等滲水面積逐步減小;同時,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也使相當部分的流域被不透水地面所替代,不僅使徑流總量增大、滯留容量急,而且使匯流時間大大縮短,雨水匯流速度大幅度提高。
2、排水設施抵禦暴雨能力不足
較多老城區的設計暴雨重現期標準偏低,當遭遇超標準暴雨時,容易造成暴雨時積水,特別是道路低洼和下穿段,更是易積水的地方。此外,一些系統泵站和主幹管線雖已建成,但收集支管由於種種原因尚未完善,造成實際排水能力達不到系統標準。
3、缺乏城市排水管網的有效管理
4、人為因素。
1、加強城市規劃
加強城市綜合規劃,儘可能使高樓、街道、綠地、河道、湖泊合理布局,做到城市發展和減災同步。進行排水系統現狀普查,編制城市排水專項規劃,使規劃的排水系統與現有排水系統合理、有機結合。
2、依據規劃,結合實際、合理設計
A、嚴格按設計標準進行設計,特別是道路下穿的立交泵站。
B、綜合考慮,減小徑流係數
①整體合理設計,儘可能增大綠化面積。
②設計滲水結構(如滲水路面、滲水步道),採用綠化生態停車場。
③在有條件地方設計生態排水溝。如堤路、鄉村路和公園裡的路。
④在小市政設計時,考慮設計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重利用輕排除。
⑤有條件的地方做屋頂綠化,減少屋頂徑流。
C、立交排水遵守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