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排水系統行業發展顯示,中國的發展不是規劃好再發展,而是伴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往往環境治理落後於城市的發展,中國很多地區城市上部建設急速發展,而地下,特別是排水系統嚴重落後,很多是建國初期建設,如上海市還有解放前的排水管網。現對2015年我國排水系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這些排水系統嚴重落後,已不能適應發展數倍甚至幾十倍規模的城市需求。一遇洪水必然造成城市水排不出去,嚴重內澇的局面。2012年北京暴雨造成城市內澇,77人死亡的教訓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嚴重製約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2015年颱風引起的寧波與餘姚水災又一次為排水系統不足的現實敲響了警鐘。
記者認為中國排水系統改造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雨污分流工程建設。
中國的污水處理已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已成為國家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但雨污分流的觀念還未深入人心,人們不認識,雨水進入污水,不僅加大污水處理廠的工作量,還會造成巨大的浪費。一個城市不僅要有污水收集、輸送、污水處理,處理完的中水如何回歸自然,還要建立雨水收集系統,特別是城市水泥路面以下,道路、綠化帶雨水的自由流通。有的城市臨河、臨海,在各個臨河臨海地段建立污水管網截污,防止污水流入江河、大海,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雨水,必須讓它流入河流、大海,這就需要大量的管網建設,特別是在城市地面,如水泥面以下,道路綠化帶下面布置雨水收集器和雨水輸送收集管,目前滲漏管的建設已提上議事日程。
據統計,僅僅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所需的塑料管網的數量,就超過現有的污水處理塑料管材的總量,超過100萬噸。
「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其中,各類設施建設投資4271億元,將分別用於完善和新建管網、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以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目前我國主要城市的污水處理率是77.5%,《「十二五」污水處理規劃》中規定,到2015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5%,其中36個重點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將達到100%,《「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對於全面提升我國的污水處理能力具有很大意義。
水利建設和政策支持推動管道需求,城鎮化進程帶來的排供水問題和中國水資源短缺現狀,使未來大量的管道輸水系統建設成為必需,預計2011~2020 年10年間,全社會水利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與其他輸水管道相比,PCCP具有適用範圍廣、壽命長、抗震性能好、安裝方便、運行費用低等優點,憑藉其安全性和維護成本低的優點獲得政策面扶持,水利建設和政策支持給PCCP管道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潛力。
雨水從雨水口流向管道,再從支線管道流向主幹道,最後流向河道,這幾個環節包含管道建設、市政配套、污水處理、信息採集等幾個方面。我國排水的最大問題,主要是管網建設長度不夠。「十一五」期間全國實際新增污水配套管網僅7萬公里,不到計劃16萬公里的一半,這使得原管道負荷量加大,折舊及損毀情況加劇,從而隱性增加了未來投資的壓力。今年《「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顯示,「十二五」期間將新建污水管網15.9萬公里,未來城市管網建設規模將大大超過14%的年均增速,多地城市雨後危機將促進政府制定更積極的建設政策。
2015年,上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預計全市每年可用於水利建設和管理的資金約100億元,而成都市年初也啟動實施「北改」工程,《北京市總體規劃2004-2020》規定,將按照分流制排水體制建設和改造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鎮污水系統。在2013年汛期前,北京市將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城市河道治理和泵站改造,其中泵站改造將投資近30億元,重點對20座立交橋進行改造等,多地政策出台或直接推動管網水泵等基礎設施需求。
據排水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了解,僅就排水系統自身問題來說,第一,要完善城市主幹排水體系,疏通城市排澇水系,應根據城市河道規劃紅線,推進城市排水河道的綜合治理。覆核城市建成區內的河道行洪斷面,改造跨越河道的阻水跨橋、管線和景觀設施,適當加深部分河段。確保城市主幹排水河道達到20年~50年一遇的防洪排澇標準。第二,適當提高大型城市排澇標準。第三,加大城市排澇工程建設投入,防洪排澇資金的投入,除中央投資外,適當增加地方對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的投入。第四,加緊編制城市排澇規劃並加快實施。第五,加快中小河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