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機 內容詳情
2025年POS機行業投資分析:農行POS機以制度推動營銷推廣
 POS機 2025-05-12 22:45:43

     在全球網際網路產業的推動下,POS機行業發展迅速,尤其是智能POS機產業。2016年全球智能POS機市場規模為982億美元,相比於2015年增長28.37%,出貨量為278 萬台,較2015年增加95萬台。在國內,2016年零售行業智能POS機需求市場規模達 1026 億元,較 2015年增長27.30%,需求總量為451萬台,相比2015年增加139 萬台。隨著行業的發展,POS 機行業在市場中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農行的智能POS業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5年POS機行業投資分析:農行POS機以制度推動營銷推廣

  一、POS 機行業的發展背景與農行支行智 POS業務現狀

  在市場方面,2012 年至 2016 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每年快速增長,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一定水平。2016 年中國潛在的特約商戶規模巨大,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高達 9.04 萬億人民幣,環比增長 20.5%。手機網民規模和移動支付高速發展,2016 年我國手機網民增長速度快,第三方交易支付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智能 POS 市場基礎成型。我國生活服務交易類平台成交額在 2016 年全年呈穩步上升趨勢,智能 POS 成交額達 656.5 億元人民幣。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 2016 年達到 33.23 萬億元人民幣,為智能 POS 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5-2030年中國POS機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農行的智能 POS 業務在市場中面臨著諸多問題。POS 機產品類型相似、功能相近、辨識度不夠,除基本功能外,缺乏新功能,硬體質量和便攜性不足,收單功能實用性和個性化服務缺乏,便民增值服務和大眾消費娛樂方面合作不足。在辦理流程上,手續複雜,等待時間長,個體工商戶和公司商戶辦理需攜帶多種材料。

  二、農行支行智能POS營銷策略存在的問題

  營銷思維模式落後:智能 POS 營銷思維模式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客戶只能被動接受產品,而現代市場應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從傳統經營觀念向市場營銷觀念的轉變。

  渠道發展單一:農行智能 POS 主要依靠各支行營業網點進行推廣,缺乏專業銷售崗位,營銷手段有限,業務發展後繼乏力,渠道發展單一不利於業務的拓展。

  產品尚需完善:農行智能 POS 機產品缺乏個性,功能有局限性,市場占有率無優勢,產品提供的價值與客戶需求關聯度低,客戶體驗不佳。

  營銷推廣不足:農行對 POS 收單業務重視不夠,工作人員對業務熟練度不足,缺乏相應的營銷策略和銷售方案,業務邊緣化,未能覆蓋潛在客戶,業績停滯。

  客戶溝通與體驗效果不佳:客戶辦理 POS 機等待時間長,體驗效果差,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缺乏專業的業務和客服崗位,客戶體驗效果折扣,影響業務發展。

  三、農行支行智能POS營銷策略存在問題的原因

  受傳統營銷思維模式禁錮:傳統營銷思維以產品為核心,而網際網路時代要求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注重與消費者的溝通,實現營銷宣傳方式的互動傳播,建立與消費者互動的平台。

  未能結合時代背景開發自媒體平台:當今社會已進入 「網際網路 +」 和移動互聯雙時代,軟文推廣成為重要營銷手段,阿里巴巴的餘額寶業務就是典型案例。農行 OY 支行未能打破傳統營銷策略的界限,實現渠道多樣化,在自媒體平台營銷方面存在不足。

  發展資金投入少,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智能 POS 機是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創新產品,但農行對POS收單業務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功能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大同小異,無法吸引客戶。

  缺乏有效的營銷激勵和考核體系:農業銀行的考核體系存在問題,各分支行市場情況不同,但考核方式單一,缺乏有效的員工激勵方案,導致營銷人員積極性不高,執行考核指標時接受程度差異化大。

  客戶服務體系不完善:「賣產品就是賣服務」 已成為企業宗旨,農行 OY 支行在智能 POS 服務方面存在不足,服務未根據客戶消費能力區分,線上服務與其他產品服務不能有效結合,客戶准入門檻高,客戶服務體系不完善。

  四、農行智能 POS 營銷策略方案設計

  設計思路與依據:基於農行 OY 支行智能 POS 收單業務現行營銷策略,找出問題及原因,採用 「3S+3E」 營銷策略改進思路,即社交、服務、分享 + 情感、體驗、影響。理論依據包括營銷組合的 4P 理論、服務營銷理論、網際網路下的自媒體營銷與體驗營銷理論。戰略依據是農行推出的 「市場通」 智能 POS 產品,具備多種功能,為商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踐依據是建設銀行的 「龍支付」 產品,具有開放的用戶體驗、多樣的支付方式、豐富的支付場景和安全的支付環境。

  營銷策略內容

  「兩微一抖」 自媒體營銷策略:移動互聯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促成了自媒體營銷的誕生,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台成為信息傳播的新寵兒。農行 OY 支行可以搭建自媒體營銷平台,利用微博的高曝光率、微信的精準推送和抖音的熱度進行宣傳,組建自媒體營銷團隊,提高產品影響力。

  「正能量」 情感營銷策略: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可度源於情感依賴,農行可以宣傳智能 POS 的安全性和公益合作,舉辦客戶活動,提高客戶忠誠度,讓營銷更具溫度。

  「多場景」 體驗營銷策略:農行 OY 支行智能 POS 使用場景應不僅局限於傳統行業,還應通過小程序擴大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瀏覽、直接、心理和後期體驗,提高客戶對品牌的認同。

  「一體化一站式」 服務營銷策略:經濟發展帶動服務模式轉變,農行應把握信息,爭取主動,服務到位,積極跟進,耐心講解,巧妙比對,明確目標,細化分類,全面覆蓋,實現 「一體化一站式」 服務,縮短產品與客戶的距離。

  「全渠道」 網際網路營銷策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應用於營銷,傳統營銷以產品為導向,移動互聯時代營銷應貼近消費者需求。農行可以從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入手,提高產品實用性,制定優惠政策,強化內部渠道,擴充外部渠道,利用廣告、主題、節日和積分促銷,滿足客戶需求,擴大市場占有率。

  大數據 「裂變」 營銷策略:大數據營銷是基於多平台數據的新型銷售方式,農行可以依託農業銀行強大的後台資料庫,對現有客戶需求進行分析,推出智能帳戶、智惠付、網上貸款、農銀理財等服務,通過信息分享實現客戶群體的 「裂變」。

  五、農行支行智能 POS 營銷策略實施的保障措施

  以制度規範,統一標準:孟子說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農行應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範員工行為,以制度推動營銷推廣,對執行制度的人員進行獎勵,對無視制度的人員進行處理,提高員工營銷熱情。

  重視智能 POS 收單業務,保證營銷資金充足:智能 POS 收單業務對農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行領導和員工應重視該業務,設立營銷專項基金,明確基金使用範圍,保證資金充足,提高員工對業務的熱情。

  組建專業營銷服務團隊:組建智能 POS 專業營銷推廣和售後服務團隊,對團隊成員提出不同崗位要求,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團隊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確保產品科學、合理、有序投放,及時解答客戶疑問,提高客戶認可度。

  完善客戶體驗反饋機制:完善客戶體驗服務體系,根據客戶類型提供不同服務,做好客戶售後,記錄客戶服務熱線和官方網址,及時解答客戶疑問,提供上門服務,維護客戶關係,增強客戶與農行的感情。

  加強智能 POS 營銷激勵機制: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智能 POS 業務指標納入績效考核,發揮激勵約束作用,將業務利潤與員工利益關聯,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供多樣化獎勵,保證考核全面、準確、客觀。

  培育優良企業文化:農行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是誠信立業,企業應解決員工切身問題,樹立先進典型,定期組織企業文化學習,用創新精神提高農行競爭力,為智能 POS 營銷策略的落實提供文化支持。

  嚴格控制智能 POS 中的營銷風險:現代商業銀行智能 POS 收單業務面臨風險,農行應加強風險管控,審核客戶資質,嚴格執行實名制,監控高危行業客戶,對高風險客戶堅決不予辦理。

  六、總結

  在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POS 機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智能 POS 機應運而生。農行支行的智能 POS 業務在市場中面臨著營銷思維模式落後、渠道發展單一、產品不完善、營銷推廣不足、客戶溝通與體驗效果不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受傳統營銷思維模式禁錮、未能結合時代背景開發自媒體平台、發展資金投入少、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營銷激勵和考核體系、客戶服務體系不完善等。

  為了改進智能 POS 營銷策略,農行可以採用 「兩微一抖」 自媒體營銷策略、「正能量」 情感營銷策略、「多場景」 體驗營銷策略、「一體化一站式」 服務營銷策略、「全渠道」 網際網路營銷策略和大數據 「裂變」 營銷策略。同時,農行支行應實施以制度規範統一標準、重視智能 POS 收單業務保證營銷資金充足、組建專業營銷服務團隊、完善客戶體驗反饋機制、加強智能 POS 營銷激勵機制、培育優良企業文化、嚴格控制智能 POS 中的營銷風險等保障措施。

  通過這些改進和保障措施,農行可以提升智能 POS 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滿足客戶需求,增加農行結算、中收和利潤成果,實現從以 「產品」 為中心到以 「用戶」 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轉變,與客戶建立連接,通過自媒體互動增加購買幾率,利用傳播和分享資源,實現無社交不商業的目標。這些改進對農行的智能 POS 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參考。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POS機相關研究報告
POS機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