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和平能源,其最大優點是來源廣泛,只要有水就能制氫。2017年全球氫氣產量約為6000萬噸,其中96%來源於傳統能源的熱化學重整,還有4%來自於電解水。下面進行氫能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制氫國,氫能的民用應用卻十分稀少。氫能技術成熟度和成本是制約氫能發展應用的關鍵。只有塑造良好的產業環境,促使氫能產業鏈充分發展,才能實現氫能廣泛應用。
在國家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國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氫能產業園的建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可以預見氫能產業化大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時期正在開啟。氫能是我國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打造好產業環境,統籌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的氫能技術具有一定基礎和特色,但是與美、日、德相比,我國的氫能技術整體上還處於第二方陣,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還有差距。我們急需發展一些高功率密度、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和車載儲氫系統及其配套裝備,滿足燃料電池汽車運營的需求,急需發展一些高效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系統及其供氫技術,滿足分布式供電的需求。
我國的制氫規模已居世界首位,煤氣化制氫和鹼性電解水制氫具有特色和優勢,光催化和生物質制氫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在儲氫方面,我國的儲氫技術在國際上占有重要一席,固定式高壓儲氫技術和固態儲氫材料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車載高壓儲氫及氫運輸方面仍落後於國外先進技術。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台了多項產業政策和規劃,大力支持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我國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也將氫能與燃料電池列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
其中,明確要求開展氫能技術領域的系統、部件、裝備、材料和平台的研究,將開發氫能、燃料電池等新一代能源技術加以具體規劃。2017年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逐步擴大燃料電池汽車試點示範範圍。以上便是氫能行業發展環境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