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染料行業發展進程中,投資項目的推進與關鍵生產技術的把控緊密相連,直接影響染料產品的質量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連雲港新誠化工有限公司的染料相關項目作為今年行業投資的重要案例,其建設與投產將為區域染料產能提升注入動力,而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特性粘度的準確測定,作為染料及相關高分子材料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環節,對保障染料及下游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2025年染料行業投資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染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連雲港新誠化工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染料及配套產品項目,總投資達 6500 萬元,項目聚焦染料、有機顏料及染料中間體的生產,設計年產染料 1500t、有機顏料 3000t、染料中間體 500t。該項目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目前已開工在建,計劃於今年年內建成投產。為保障項目生產需求與產品質量,項目配套了一系列專業設備,包括超細磨、納米設備、迴轉窯、沉降槽、自動化控制系統以及水處理設備,這些設備將為染料及相關產品的生產提供硬體支持,助力實現高效、穩定的染料生產流程。
在染料及相關高分子材料(如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的生產過程中,特性粘度的準確測定至關重要,其直接影響後續工藝的進行與最終產品質量。在測定過程中,加熱方式的選擇尤為關鍵。若採用傳統方法,如長時間等待(4h 左右)無法及時提供實驗數據,不利於工藝條件調整;採用紅外燈加熱振盪法,由於加熱燈罩在樣品瓶表面加熱,會導致溫度不均勻,且受室溫影響較大,使得樣品測定結果隨機性較大,重現性不佳。而從實驗數據可知,使用旋轉加熱爐加熱,將溫度控制在合理範圍,既能保證樣品在溶解過程中不發生降解,又能快速準確地得到測定結果,因此該實驗條件為特性粘度測定的最佳測試條件。
在染料生產相關的特性粘度檢測過程中,粘度管的日常維護是保障檢測準確性的重要環節。每天需用 LiCl-DMF 測定烏氏粘度管空白流出時間 T₀,如果空白流出時間與原來的 T₀相差大於規定範圍,則須用鉻酸洗液處理粘度管,之後再用純 DMF 清洗 2~3 次,最後用丙酮清洗,並用無塵及無水的壓縮空氣吹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粘度管不能進行高溫烘烤,以免改變粘度管常數,影響後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對染料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把控造成不利影響。
在染料生產過程中,儀器測定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特性粘度數據的可靠性,而該數據又與染料及相關產品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需明確儀器測定中的誤差來源並採取相應控制措施。
首先,PVS1/4 微機粘度測量系統準確度很高,但在更換浴液時,要用無水乙醇脫脂棉球擦拭光導纖維窗口及積在測量台架上的污物,且不能將棉纖維附在光纜窗口及浴槽內,避免因污物或棉纖維影響檢測精度。
其次,恆溫水浴槽溫度在使用前需用 1/100℃溫度計校準,若用去離子水做為浴液,要加入 0.1% 分析純 Na₂CO₃,使溶液保持弱鹼性。在更換周期上,夏天一般每周更換 1 次,冬天 2 周更換 1 次,若有粘度管破碎,被測試液進入浴液後,則應立即更換浴液,防止浴液污染影響檢測結果。
最後,樣品在恆溫水浴槽內恆溫 10min 後,需預抽 3 次,若樣品的粘度愈高或與室溫的溫差愈大,預抽次數應愈多,之後平行測定 3 次。如果測定結果在設定誤差範圍內(±0.02s),則取 3 次測定平均值為最終結果,以此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為染料生產質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據。
在染料及相關產品(如腈綸絲束)的生產中,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特性粘度的有效控制對產品質量提升具有顯著作用。以相關生產實踐為例,自按照上述關鍵因素進行檢測控制後,近一年來很好地指導了生產裝置的運行,未出現任何生產波動,所生產的腈綸絲束產品在強度、伸長、著色等物化檢測指標上全部達到了設計標準。這一實踐結果表明,在染料及相關高分子材料生產中,對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特性粘度的控制是有效的,同時也證明了上述關於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特性粘度測定關鍵因素的控制方法是正確的,能夠為染料及下游相關產品的質量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2025年連雲港新誠化工6500萬染料及配套產品項目的推進,將進一步完善區域染料生產布局,提升染料及相關產品產能。而在染料及相關高分子材料生產過程中,丙烯腈高分子聚合物特性粘度測定的關鍵因素控制,包括最佳測試條件選擇、粘度管日常維護、儀器測定誤差控制等,對保障染料及下游產品質量至關重要。這些技術要點的有效落實,不僅能為單個企業的生產穩定提供支撐,也能為整個染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技術基礎,推動行業在投資項目落地與生產技術優化的雙重驅動下實現持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