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研製中的生物醫療藥物超過2200種,其中1700餘種進入臨床試驗。生物醫療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突破,全球生物醫療發展也買上了另一個台階。以下對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
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隨企業個數的不斷增加,行業的規模也不斷壯大。對比近幾年來的數據發現,2012-2017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呈不斷上漲趨勢,增速平穩但有緩慢下降的趨勢。生物醫療行業分析指出,其中,2017年行業銷市場規模為3417.19億元,同比增長3.57%。未來,有資本市場、政策等的支持,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仍然處於發展期,龐大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幾個大型廠家的規模化發展,使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發水平和產業化能力,很多企業也通過企業特有的產品占據了市場的一些份額,並謀求在更多藥品領域發展,具有很好的遠景規劃,但是業內領跑者並未出現。
國家政府的支持以及國家的宏觀政策的支持,是促進生物醫藥行業規範發展的前提。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一方面,國家不斷選擇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營商環境優、開放度高的區域,扶持建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另一方面,國內各地政府逐漸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先行,通過制定產業規劃、產業政策,引導產業集聚,促進各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包括泰州醫藥城、張江藥谷、武漢光谷等。
前者由政府投資開發,由專門成立的園區管委會管理運營,通過創新型企業孵化、重點企業培育等形式推動園區產業集聚,同時為園區搭建包括科研機構、公共服務平台等在內的創新資源。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後者又分為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投資開發兩種形式,採用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土地一級和二級開發運營、產業服務、產業投資等業務布局,實現盈利,典型的代表為上海張江高科;資本運作模式主要包括園區運營平台公司與政府通過共同設立產業基金或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投資基金,以及園區運營平台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等模式。
「十一五」期間,國家大力支持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中試基地、博士後流動站等科技創新平台的發展,這些高端研發平台構成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技術創新體系。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園區逐漸加強與高校、醫療機構、龍頭企業、CRO等社會優質資源的整合,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隨著近年來各地「人才新政」的強勢出台,海外人才成為推動各地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此外,前沿生物技術的不斷突破、新業態以及新模式的相繼出現,吸引社會投資機構的加入,共同助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打造創新里程碑。
生物醫療行業環境分析,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上,基於對未來獲得高收入的預期,生物醫療類企業往往能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融資和較高的估值。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許多國內醫療企業的產品價值被大大高估,部分新藥創新程度不高、技術含量一般,但估值卻比國外同業公司更高,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