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行業是各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包括了石油石化和化工兩個大部分。全球石化產業已經進入了深刻調整期,我國乙烯產品自給率比其他國家相對較低,預計「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石油石化市場在2022年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下面就跟隨筆者來看下石化行業分析。了解一下石油化工產業主要上市公司。
全球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做出「碳中和」承諾,其中絕大部分 國家明確將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實現「碳中和」。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在降低能耗強度及碳排放 強度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果。
石化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企業數量逐年遞減。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624家,2021年降至26039家,比上年末減少232家。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增速較前三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
營業收入大於10000億元的企業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在10000-1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榮盛石化、恆力石化、浙江恆逸、萬華化學、上海石化、中化國際等;其餘企業的營業收入在100億元以下。
截止2021年底,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26039家,其中,油氣開採板塊企業365家,煉油板塊(生物質燃料)企業 1357家,化工板塊(含煤化工)企業 22973家,專用設備板塊企業1344家;行業資產總計13.82萬億,增幅為5.0%;行業總營業收入為11.08萬億元,同比下降8.7%。
目前我國石油化工產業上市公司較多,主要有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榮盛石化(002493)、萬華化學(600309)、中化國際(6000500)、恆逸石化(000703)等。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983年7月的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石化行業分析指出,1998年7月,按照黨中央關於實施石油石化行業戰略性重組的部署,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8年8月,經公司制改制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是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註冊資本3265億元人民幣,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總部設在北京。公司對其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的有關國有資產行使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出資人的權力,對國有資產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和監督,並相應承擔保值增值責任。
中國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英文簡稱"PetroChina")創立於1999年11月5日,是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現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英文縮寫"CNPC")重組改制基礎上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發行的美國存托證券、H股及A股於2000年4月6日、2000年4月7日及2007年11月5日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ADS代碼PTR,香港聯合交易所股票代碼857,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601857)。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石化行業分析以及石油化工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的大致介紹了,如下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