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 內容詳情
2014-2015年我國水產行業現狀分析
 水產 2015-03-26 17:05:16

  首先,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內的水產養殖特徵也逐漸趨向於高密度、高消耗、高排放。據水產行業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儘管存在品質、疾病和安全風險等限制,但市場需求和資源壓力促使國內養殖者追求高產甚至是超高產。國內草魚可畝產4000斤/畝,廣東加州鱸可達10000斤/畝、生魚更是可以達到16000斤/畝,福建漳浦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更是達到10000斤/畝的水平,然而這高產的背後是伴隨著對飼料的高消耗,對水質的高污染和對環境的高排放。

  再者,飼料利用率普遍偏低,氮排放量日日超標。可以說現在的飼料中75-80%的氮,以氨氮、殘餌和糞便的形式存在於水體中。以35%的蛋白含量計算,僅按4000斤飼料/畝/年,1年會向池塘中排放67.2kg氮,氮日增加量為1.62mg/,如不採取措施,池塘廢氮必將超負荷。

  還有,傳統池塘養殖核心技術遠落後於產業發展現實。傳統的看水養魚經驗已經跟不上現實需求,同樣基於藻類調控的水質管理已經解決不了產生的問題。我國的水產養殖進入了微生物群落管理時代,微生物群落將取代藻類成為池塘主角。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水產相關研究報告
水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