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產品生產國之一,水產品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以上。水產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有利於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帶動漁業經濟增長。下面進行水產品加工行業現狀分析。
《2016-2020年中國水產品加工行業分析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表示,我國水產品加工的比例和經濟效益穩步提高,企業集中度有所提升,水產品精深加工比例也越來越高,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水產品按照加工方式可分為鮮活產品、冷凍產品、乾鮮產品和深加工產品。我國消費市場主要以鮮活產品和冷凍產品為主,因此對冷鏈物流領域要求較高。早期由於冷鏈設施技術尚不完善,我國水產品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生產地和沿海地區。
隨著冷鏈物流行業布局逐漸完善,水產品的儲藏和運輸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保證水產品鮮活性的同時,水產品的銷售網絡擴展到水產品產地以外的其它地區,水產品消費市場與逐漸由沿海城市向內陸城市擴散。
隨著我國水產加工設備行業的發展,我國水產加工技術進步,水產品能力總體提升。2013年水產品加工行業產值為3435.6億元,2019年水產品加工行業總產值增長至4441億元。
2019年,我國水產品年均加工能力從2810.33萬噸提升至2888.19萬噸。2019年,水產加工能力為2888.19萬噸。在我國水產加工品中,水產冷凍產品的加工量最大,約1532萬噸,占水產總加工量的71%;魚糜製品及干醃製品,加工量約292萬噸,占比13%。
在供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我國水產品也大量供應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歐盟是我國水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與國內市場類似,我國出口的水產品以生鮮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主,雖然出口勢頭良好,但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率提升空間有限,產品結構仍需不斷調整。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冷鏈設施的逐步完善,使得我國水產品市場覆蓋面迅速擴大。在消費觀念升級的背景下,我國以及國際消費者對深加工水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但我國水產品以生鮮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主,資源浪費嚴重,整體利潤率較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產業結構還需不斷調整升級。以上便是水產品加工行業現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