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食品添加劑行業在政策和標準方面迎來了重要進展。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會議於2025年3月24日至28日在韓國首爾召開,會議討論了多項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議題,包括安全性評價、通用標準修訂、優先評估名單以及未來工作計劃等。這些議題不僅涉及國際食品添加劑標準的更新,也對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本文將重點介紹會議的主要成果,並分析我國行業應關注的問題。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添加劑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第99屆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會議對多種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安全性評估。其中,來源於枯草芽孢桿菌的Endo-1,4-β木聚糖酶和來源於Rasamsonia emersonii的Endo-1,4-β木聚糖酶被確認在申報用途及用量下符合良好生產規範(GMP)時,其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不需要限定」。此外,納他黴素(INS 235)、乳酸鏈球菌素A(INS 234)和聚甘油脂肪酸酯(INS 475)的ADI值也得到了再次確認,並對其質量規格進行了修訂。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缺乏相關數據,JECFA無法完成對來源於麴黴的腺苷-5'-單磷酸脫氨酶和蝶豆花提取物的評估。
食品添加劑市場政策分析提到本次會議討論並通過了《食品添加劑通用標準》(GSFA)中500餘項使用規定。其中,麵條及其製品中著色劑的使用規定引發了廣泛討論。最終,會議採納了中國提出的建議,在相關條款中增加了「一些成員國允許在該類食品中使用著色劑,一些則不允許」的備註。此外,腸衣中著色劑的使用規定也得到了完善,明確了最大使用量的計算方式應「以可食用腸衣計」,並增加了可食用腸衣與最終食品(香腸)的換算係數。然而,仍有部分條款未達成一致意見,需要進一步討論,包括赤蘚紅在覆盆子和草莓罐頭中的使用情況、焦糖色在多種食品中的技術必要性等。
會議確認了多項食品添加劑被列入JECFA優先評估名單。中國曾建議將食品工業用酶製劑穀氨醯胺轉氨酶列入該名單,且相關安全性資料可以按JECFA要求提交。此外,羅漢果提取物也已列入優先評估名單。建議相關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持續關注這些物質的評估進展,並積極提供所需數據。
為解決通用標準和產品標準中食品添加劑規定出現分歧的問題,中國牽頭提出了相關議案,旨在改進委員會關於採納和協調一致產品標準的工作程序。新工作程序的核心內容包括:強調GSFA是規定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唯一標準;加強產品/區域委員會與CCFA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確保產品/區域標準與相關GSFA的修訂內容同時提交至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該議案在會議中得到了各國一致認可,下一步將由中國繼續牽頭起草相關指南文件。
中國起草了《CCFA未來工作規劃》議案,分析了當前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標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優化GSFA結構、次級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等優先工作領域。建議清理GSFA中的注釋,完善食品分類及描述,簡化GSFA結構及查詢方式。此外,還建議重啟關於次級食品添加劑管理的討論。相關行業和企業應積極梳理在使用GSFA時遇到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建議,以便在未來工作中進行討論和修改。
會議還審議了《細胞培養食品培養基成分風險評估指南》新工作提案以及《烘焙酵母標準草案》。這兩項議題的草案將在進一步完善後提交下屆會議討論,相關行業應持續關注其進展。
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為全球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通過安全性評價、通用標準修訂、優先評估名單的確定以及未來工作規劃的提出,會議為食品添加劑的規範使用和標準更新奠定了基礎。我國作為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大國,應密切關注國際動態,積極參與相關工作,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