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跨境併購增長18%,達869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一帶一路」建設更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新的機遇。以下對中國對外投資現狀分析。
2016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復甦之路崎嶇。與2015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出現的強勁上揚之勢相比,2016年出現了小幅度回落,全年同比下降了2%,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降至約1.75萬億美元。
2012~2016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FDI)
當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放緩,主要原因包括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一些已開發國家對中國投資的限制,以及我國相關部門加強了對非理性對外投資的監管,採取措施來降低境外投資風險、規範市場並鼓勵對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的投資。現從四大趨勢來分析中國對外投資現狀。
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於2003 年起對外發布中國對外投資數據。十多年來,對外投資規模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態勢,2005 年對外投資流量突破百億美元,2013 年超越千億美元,2015 年對外投資額首次超過利用外資額,2016 年達到1961.5億美元,由2002 年的全球第26 位躍升至2016 年的第2 位,同期占全球比重也由0. 5%提升至13. 5%,首次突破兩位數。2002—2016 年間,對外投資流量年均增長率35. 8%。在投資存量方面,2007 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2015 年突破萬億美元,2016 年攀升至13573. 9億美元,對外投資存量由2002 年的全球第25 位上升至2016 年的第6 位。
截至2016 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在全球190 個國家(地區),境內投資者設立對外投資企業3. 72 萬家,覆蓋全球超過80%的國家(地區),境外企業資產總額達5 萬億美元。各大洲分布上,對亞洲投資最多,存量9094. 5 億美元,占比67%,其次是拉丁美洲2071. 5 億美元,占比15. 3%;歐洲872 億美元,占比6. 4%;北美洲754. 7 億美元,占比5. 6%;非洲398. 8 億美元,占比2. 9%;大洋洲382. 4 億美元,占比2. 8%。接受中國對外投資較多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荷蘭、英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等。近年來,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成為新的亮點。據統計,2014 年以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已超過500 億美元,與相關國家的企業合作共建項目近2000 個。
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已涵蓋國民經濟18 個行業大類。除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農林牧漁業、採礦業等傳統產業以外,近年來對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醫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的投資增長較快,對外投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6 年,中國企業對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投資額分別為290. 5 億美元、186. 7 億美元,占中國對外投資的份額依次為14. 8%、9. 5%,分別比上一年提高1. 1、4. 8 個百分點。其中,流向裝備製造業的投資同比增長了41. 4%,在製造業投資總額中占比近一半(49. 1%)。
目前,從規模上看,國有企業仍然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但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從企業數量上看,對外投資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國有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六成以上。從企業來源地看,2006 年中央企業的對外投資占比達86. 4%,地方企業僅為13. 6%,而在2016 年,中央企業的對外投資占比為12. 6%,地方企業對外投資占比攀升至87. 4%。在地方企業中,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的企業對外投資活躍,占全國對外投資的份額達35. 5%。
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企業對美投資將較為謹慎,下半年對美投資可能出現下滑;中國對歐洲和拉美投資正處於增長期,對歐洲製造業和拉美基礎設施投資將保持快速增長;同時,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對外投資動力持續增強,將國內發展經驗帶到了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對當地市場開發、資源整合力度將加大。總體來看,下半年我國對外投資仍將保持穩步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