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 內容詳情
衛星導航行業定義及分類
 衛星導航 2015-06-17 17:07:19

  採用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間用戶進行導航定位的技術。利用太陽、月球和其他自然天體導航已有數千年歷史,由人造天體導航的設想雖然早在19世紀後半期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實現。1964年美國建成「子午儀」衛星導航系統,並交付海軍使用,1967年開始民用。1973年又開始研製「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蘇聯也建立了類似的衛星導航系統。法國、日本、中國也開展了衛星導航的研究和試驗工作。衛星導航綜合了傳統導航系統的優點,真正實現了各種天氣條件下全球高精度被動式導航定位。特別是時間測距衛星導航系統,不但能提供全球和近地空間連續立體覆蓋、高精度三維定位和測速,而且抗干擾能力強。

       衛星導航行業定義

  據2014-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市場發展趨勢與行業投資研究報告顯示,衛星導航是指採用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間用戶進行導航定位的技術。常見的GPS導航,北斗星導航等均為衛星導航。

       衛星導航行業分類

  北斗導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想像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BDS),是繼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授時精度優於 100ns。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GPS導航

  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GPS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 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己布設完成。在機械領域GPS則有另外一種含義:產品幾何技術規範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簡稱GPS。另外一種解釋為G/s(GB per s)

  區別

  1、北斗系統與 GPS 定位系統原理是大體一致的,用的是無源定位,但是細節上有差異。GPS是全球定位,北斗是區域定位;GPS是接收端根據接收到的信號計算位置。

  2、坐標系不同, GPS 為 WGS84,北斗系統為 2000 中國大地坐標系。這兩個坐標系是可以轉換的,只是標準不同。

  3、北斗系統還具有簡訊通訊功能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訊息。在沒有電信地面基站的地方,通過它就可以實現發簡訊。

  4、規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衛星數為 32 顆,比 GPS 多,因此未來定位導航精度有保障。

  5、北斗系統擁有更多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衛星導航相關研究報告
衛星導航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