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測儀是應用在醫療衛生、食品、製藥、潔淨室和車間、醫院手術室、無菌病房等部門在空氣微生物的採樣研究上的儀器,捕獲率大於98%,可捕獲所有微粒。以下對微生物檢測儀發展現狀分析。
空氣微生物檢測儀採用《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中規定的撞擊法採樣。相比過去使用的沉降法、過濾法及離心式法等採樣器,該儀器具有採集效率高,採樣時間短,檢測範圍全的優點。廣泛應用在醫療衛生、食品、發酵、製藥、潔淨室和車間、醫院手術室、室內環境、無菌病房以及有關科研部門的空氣微生物的採樣研究。
在線電導率和 TOC 傳感器可用於測量純化水和注射用水。 但這些水的關鍵指標微生物含量一直使用的是具有可追溯性並且用時很長的實驗室平板培養方法來完成。 這是因為缺少在線微生物污染監測儀器。 7000RMS 分析儀採用雷射誘導螢光光譜法的微生物濃度測量技術,可實現實時突變報警,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更好地掌控生產流程、降低風險和運行成本。
通過對微生物檢測儀發展現狀分析,我國微生物學診斷領域起步較晚,受制於國內生物醫學和機電一體化應用落後於國際水平,國內微生物學診斷髮展一直比較緩慢,培養基種類不多,需求基本要依賴進口滿足。我國微生物學診斷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鑑於此,未來我國微生物診斷的發展將是引進消化與自主研發並舉,產品實現標準化、流水線的操作。 隨著產業技術水平的進步以及下游應用市場的擴展,預計到2022年我國微生物診斷試劑市場規模將達到30.7億元,未來幾年行業規模年均增速在15%左右。
微生物的傳統研究手段是利用體外培養和分離培養,分析單獨菌株或菌群的生理功能。但是很多種類的腸道菌群只能在人體內生存而不能被體外培養,因此傳統手段對腸道菌群如此複雜的結構顯得捉襟見肘。隨著測序技術的進步,宏基因組測序和分析技術不斷發展,使得人們把腸道微生態作為一個整體,對它所包含的所有物種、基因、通路進行分析,從而鑑定其中與營養吸收、免疫、代謝、疾病易感性以及藥物敏感性相關的基因群體。
通過腸道菌群檢測,可以深層次探究腸道菌群和人體健康的關係,實現基於腸道菌群組成特徵的疾病早期診斷、精準治療、預後監控等,以及實現個性化營養干預。基於新一代測序的腸道菌群檢測產品開發,是精準醫療熱潮下的一個轉化方向。
微生物檢測儀檢測範圍:
活菌總數;大腸菌群;大腸桿菌;腸道桿菌科;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腸球菌;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菌;黴菌(麴黴屬真菌、麴黴菌);酵母菌。
通過對微生物檢測儀市場規模分析,2017年10月,由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2個國家的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啟動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該計劃將建立超過20個國家30個主要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共同參與的微生物基因組、微生物組測序和功能挖掘合作網絡,5年內完成超過1萬種的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覆蓋超過目前已知90%的細菌模式菌株,完成超過1000個微生物組樣本測序,覆蓋人體、環境、海洋等主要方向。
微生物診斷通過病原學診斷和藥物敏感性分析為臨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療效觀察提供依據,微生物診斷側重對樣本中微生物的檢測,目前該行業自動化水平逐步提升。以上對微生物市場規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