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油 內容詳情
2015年我國鞋油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鞋油 2015-12-18 15:58:28

  據我國鞋油行業投資調查顯示,在天津河北區一幢普通的居民樓里,一位普通的老人,向記者展示了一件並不太普通的金飾品。這是一件雄雞造型的足金飾品,說它不太普通是因為上面寫著的一行字:「金雞品牌六十周年紀念贈傅秀山先生,2002年4月」。現對2015年我國鞋油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賣毛巾賣出商道經驗

  「金雞牌鞋油」在我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的知名品牌,而它的創立者傅秀山,1917年出生在我省冀州傅家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由於冀州一帶人多地少,很早就形成了外出經商的傳統,到了清朝中晚期,各地已經出現了的經營有道的「冀州幫」。

  1931年,年僅14歲的傅秀山,坐上了駛往天津衛的輪船,「當時沒有錢,就坐在輪船的貨艙里」,傅秀山老人回憶到,「走了七八天才到了天津」。

  到天津以後,傅秀山在此學徒的哥哥把他推薦到了當時的天津協和毛巾廠學徒。因為傅秀山老實本分,又讀過幾年書,掌柜的就叫他上街去給各個百貨門臉送貨。傅秀山是個有心人,在送貨的過程中,他積累一些商道的經驗並結交了不少老鄉和同行,這其中便有後來對金雞鞋油創立有至關重要作用的生生銀號的副總經理楊桐崗等人。

  1937年,傅秀山積累的一定的經商經驗,而生生銀號的楊桐崗、成德厚百貨店的經理李清范等人,又覺得傅秀山人品和才智都不錯,就出錢共同創立了「新成毛巾廠」,生產「雪」牌毛巾。

  然而由於當年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天津淪陷,日軍對物資控制極為嚴格,傅秀山生產毛巾找不到好的原料,生產出的毛巾成了積壓貨。

2015年我國鞋油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戰亂中抓住鞋油商機

  正是在這樣的戰亂年代,傅秀山得知由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進口鞋油一度斷貨,當時國內還沒有生產鞋油的廠家,傅秀山敏感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1941年下半年,傅秀山、楊桐崗、李清范等人開始著手研製鞋油。

  鞋油雖然是小商品,但是生產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蠟的含量不容易掌握。太低了沒有光澤,太高了又發脆容易剝落」,傅老說到,「另外顏色和蠟要有極強的親和力才能滲染皮革,合適的溶劑也很重要」。那個時候,他們既沒有設備也沒有現成的資料,幾個人也沒有化工技術。後來他們通過朋友介紹,請到了時任南開中學化學老師的余瑞徵幫忙解決技術關,畢業於齊魯大學化工系的余瑞徵經過鑽研,認為「四川產的白蠟最適合做成鞋油,這種蠟據說是當地一種蟲子的糞便,亮度高,含油量大,不會油蠟分離。而溶劑選用的則是200號的汽油,為了降低成本,還摻入了沸點接近的松節油」,傅老回憶到。

  經過將近一年的試驗後,到1942年底,傅秀山等人的鞋油終於研製成功了。由於它大量使用了國內原材料,所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易塗抹、顏色黑,長期存放不乾裂、不沾粘絲毫不比進口鞋油差。

  「金雞」戰勝洋鞋油

  「金雞在我國有吉祥的預兆,取『金雞報曉,久鳴不衰』之意,最後我們決定把鞋油叫作『金雞牌』」,傅老告訴記者。

  剛生產出來的鞋油,傅秀山等人並沒有急於出售,而是走到大街上,支個布帳子寫上「金雞鞋油免費試擦,請君提出批評」的廣告條幅,免費為路人擦皮鞋。「起初的時候,過路人都不敢靠近,怕是騙人的;可是外國人敢來,他們擦完了感覺好,還給放錢,我們不要,就追著給他們還錢,後來就越來越多人來試用了,都給了不錯的評價」,傅秀山老人說,為了擴大影響,這種義務擦鞋從天津衛一直到北京城、瀋陽、哈爾濱都有。

  1943年初,「金雞」牌鞋油開始正式上市銷售,「當時的鞋油都是鐵盒的,有25克、40克兩種規格,售價也只有一兩毛錢。」,傅老說,由於有以前推銷毛巾的經驗,在很短時間內,金雞鞋油就占領了津門各個百貨門店的櫃檯,結束了洋鞋油獨占市場的歷史。鞋油廠的規模也逐漸擴大,最初僅有二十來名工人,生產設備亦比較落後,似小作坊一般,日產鞋油僅幾十打,但以其優良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很快打開了市場,且盡產盡銷,工人也逐漸增加到一百多人。

  金雞享譽「三北」

  鞋油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金雞鞋油以其上好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贏得了各大百貨商店和小商販們的青睞,銷路極好,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傅秀山不滿足於此,決定向「三北」市場進軍。傅秀山在分析了「三北」情況後認為,這些地區氣溫低,穿皮鞋時間長,所以市場需求大,遂派出專門銷售人員到北京設立辦事處,專門對西北和口外的商販供貨;與此同時,派人常駐瀋陽、哈爾濱、以輻射東北市場。這樣逐漸打開了全國鞋油市場,金雞鞋油聲譽鵲起,人們再不迷信洋貨,傅秀山為全國民族工業爭氣添彩。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忙著打內戰,對蜂擁而至的美國貨和各種物資免關稅,而對民族工業產品卻增加了稅收。1945年底,美國的花旗和檀香二合一鞋油衝進天津市場,由於沒有關稅,價格極低,對金雞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傅秀山無奈,只得將自己的產品降價出售,甚至買一贈一,有時還要搞些有獎銷售。傅秀山眼見民族工業日益沉淪,心急如焚。他提筆給南京政府寫信,「當時抱著工業救國的想法,充滿了嚮往,可是信發出去就石沉大海了」。

  1948年幾位股東相繼離廠,生產金雞鞋油的協豐廠瀕於停產。傅秀山也想關門算了,可八百家經銷金雞鞋油的商店也不希望他們的產品在社會上銷聲匿跡,為此,傅秀山苦撐著。

  「金雞」成為合資企業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金雞鞋油很快走出困境。1955年,傅秀山響應政府號召,率先進行了公私合營,並任該廠副廠長。金雞鞋油通過當時的各地百站銷售渠道,走向全國,銷售火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金雞鞋油都壟斷了北方市場。「在訂貨會上,因為訂到金雞鞋油太少,某個地區的業務員找我哭訴,讓我幫著給加些產品」,傅秀山說,「可見當時金雞的受歡迎程度」。到後期,金雞的產品陸續出口到東南亞、歐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

  1994年,「金雞」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廠為了引進外資,與美國莎莉集團所屬奇偉日化公司合資組建了中美合資奇偉日用化學(天津)有限公司,今天金雞鞋油仍在裝點著我們的生活。

  在金雞品牌出讓的時候,有關負責人曾經問過金雞的創始人傅秀山老人「有什麼要求」,傅老恬淡地說「沒有」。如今,年近九旬的傅老身體依舊硬朗,依靠每個月僅有的幾百元的退休金,過著一個普通老人的生活。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鞋油相關研究報告
鞋油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