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修腳刀行業政策了解,全村從事修腳行業的群眾達1100餘人,占全村外出務工人員的90%,2014年村民存款總額過億元,人均積累資金10萬元以上。這就是有著「修腳致富第一村」之稱的紫陽縣高橋鎮鐵佛村。現對2015年我國修腳刀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在礦產開採、勞密加工行業不景氣,就業容量急劇下降的情況下,近兩年來,該縣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修腳產業,使越來越多的群眾靠著修腳走出大山,進城創業,帶動就業。目前,該縣修腳店開遍全國20多個省份,在全國各地開辦修腳企業130餘家,擁有修腳店1400餘家,從業人員10000餘人,創收達5個億,占全縣勞務總收入的近50%。
200修腳老闆帶出億元村
從高橋鎮集鎮所在地出發,沿著清凌凌的西河水逆流而上,半小時車程就進入了鐵佛村。途中,行人、車輛很少,但沿河兩岸一座座新建或在建的小「洋樓」卻顯示出這裡的富足。「別看我們村現在冷清,但個個都是土財主,有300多戶群眾在集鎮買了房,還有100多戶在縣城或西安等地安了家,每到過年的時候,回來的小車就有200多輛。」該村支部書記金漢意說。
鐵佛村共有22個村民小組3300餘人,平均海拔850米以上。就是這樣一個高寒村落,近三年的人均純收入增長率卻達到20%左右,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014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高於全鎮平均水平315元。
談及村上的變化,金支書興致勃勃講起了該村在外成功創業人士鄭遠元的故事。10年前,為了生計,鄭遠元上初中被迫輟學到異鄉打工,從擺攤起步,經過幾年的打拚,一舉成為「全國誠信企業家」和修腳足療養生行業的領軍人物。他創辦的「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直營店遍布全國各地達620多家,員工超過5000人,2014年營業收入達6億元以上。在鄭遠元的帶動下,該村從事修腳行業擁有千萬元以上資產的人員30餘人、百萬元以上資產的200餘人,成為全鎮脫貧致富的典型村。
與礦工、建築工相比,修腳行業具有安全風險低、工作相對輕鬆的特點,修腳很快成為一項超越傳統種植業且具有短平快經濟效益的致富項目。該鎮的深磨村以傳統種植業和中藥材為主導產業,2011年人均純收入比鐵佛村多1817元,而2014年鐵佛村反超1020元。
萬名修腳師走上致富路
「手裡拿著3800元的修腳工資,我當時激動地流出了眼淚,這是我下崗後十幾年來掙得的第一份高工資。」今年2月9日,紫陽縣修腳行業創業人士座談會召開,時任「陝西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有限公司」武漢直營店店長的岳賢耀回想起剛從事修腳時的情形再次哽咽。
老岳曾任該縣高橋供銷社主任,2003年改制下崗後,先後干過建築小工、當過酒店保安、做過鐵礦礦工,但收入都很微薄,甚至一度失去生存信心。去年9月中旬,參加了縣上的修腳師培訓,結業後進入「鄭遠元專業修腳服務」連鎖店武漢直營店工作。由於他誠實肯干,先後被提升為副店長、店長。「感謝修腳行業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現在妻子也來店裡了,兩個人一個月能拿8000多塊錢,我們想通過三年時間在城裡買一套新房,從棚戶區里搬出去。」老岳對未來充滿信心。
「通過對西安200名技師連續三個月純收入調查,食宿外月平均工資為3210元,而同期私立醫院護理崗位護工、私立幼兒園教師月平均工資分別為2000 元、2400元。」縣人社局分管修腳培訓工作的領導介紹說,「培訓兩個周就可以上班,而且平均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這對就業困難人員來說不失為一個短平快的致富途徑。」
修腳刀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為鼓勵更多的困難群眾通過從事修腳脫貧致富,該縣實行全免費培訓政策,從報名、參訓到就業安置,不向學員收取一分錢的費用,並補助交通費50元,使參訓人員真正享受到零成本服務。通過這些措施,一大批紫陽人通過發展修腳行業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