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血製品需求市場旺盛但是因為原材料資源的限制倒是行業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近幾年以來我國血製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龍頭品牌的效應顯著國內呈現多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以下是2022年血製品行業發展現狀。
2019年,行業在兩票制後的清庫存漸入尾聲,企業端面臨的需求有所改善。2020年初-2020年8月,血製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凸顯,市場情緒較好推動行業估值拉升。2020年下半年-2022年4月,全球疫情趨勢逐漸明朗,國內血制企業采漿受損,海外血制企業戰略收縮以確保中國市 場供應,廣東省聯盟藥品集采清單納入血製品品種,板塊估值回落。
血製品行業是一個資源高度稀缺型行業,上遊資源有限,下游需求不減。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類產品將成為我國行業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血製品行業發展現狀提到未來適應症及醫保範圍有望持續擴大。我國血液製品行業的發展趨勢演變成「強者恆強」,市場競爭在於產品的結構化調整和血漿採集,以及存量企業的併購整合,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漿站數量少——采漿量不足已經成為我國血液製品行業發展的瓶頸。血漿作為血製品的重要原料,決定了血製品產量和市占率。血製品行業發展現狀有關數據披露,2019年全球年采漿量超過50000噸,其中美國企業采漿量占比約80%。美國的原料血漿80%~90%來自於單採血漿站,10%~20%來自於無償獻血機構。
血製品行業龍頭效應顯著,國內多足鼎立格局明顯。海外血製品市場發展歷程來看,海外(不含中國)血製品企業數量從20世紀末超100家至目前僅剩不到20家,市場集中度高,海外巨頭如 CSL、Bayer Biologicals、Baxter、Grifols、Octapharma 等占據血液製品市場份額約80%,其年采、投漿量超過2000噸,具備采漿量和血漿利用率優勢。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血製品企業采漿量共8300噸,僅天壇生物、華蘭生物、上海萊士等頭部企業采漿量超過1000噸,旗下漿站數量居於市場前列,如天壇生物旗下55家漿站,上海萊士41家,華蘭生物25家。大型血製品企業在盈利能力、經營水平、研發能力均將與中小規模企業迅速拉開差距,同時可通過優質資產重組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步入強者恆強的寡頭競爭格局。
總體看來國內血製品市場近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大,儘管市場處於發展瓶頸階段但是行業發展前景依舊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