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養殖的種類有很多,海鮮養殖、動物養殖、貝殼養殖等。我國政府現有大力支持的行業是生豬養殖和海鮮養殖。以下是養殖市場研究報告。
我國生豬養殖上游端包括飼料、疫苗獸藥、仔豬等行業,其中飼料所占比重較大。養殖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我國生豬養殖行業不斷發展,豬飼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我國豬飼料產量也隨之不斷增加。
2020年,我國生豬存欄持續較快恢復,出欄降幅明顯收窄各地積極落實生豬穩產保供各項政策措施,新建、擴建養殖場陸續建成投產,有力促進生豬產能持續回升。2020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0650萬頭,比上年末增加9610萬頭,同比增長31.13%,恢復到2017年末的92.1%;比三季度末增加3612萬頭,環比增長9.8%,生豬存欄連續5個季度環比增長。
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49193萬頭,同比增長35.9%,增速比上半年進一步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四川、湖南和河南生豬出欄量均超過4000萬頭,均占全國8%以上,共占全國的26.27%;山東、湖北和雲南生豬出欄量均超過3000萬頭,均占全國的6%以上。
進入2022年,我國豬價漲幅較大、體重穩定;根據養殖市場研究報告數據,上周生豬價格為22.23 元/kg(上上周19.05 元/kg);出欄均重小幅上漲,上周生豬出欄均重在125.34 公斤(上上周125.46 公斤)。
大部分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散戶全部進入盈利區間。養殖市場研究報告指出,能繁母豬數量在5月環比增長意味著產能去化結束,新一輪上行周期開始,養殖板塊已從第一階段預期判斷階段轉換至第二階段的價格上漲階段,出欄快速增長,養殖成本低,率先開始盈利的企業開始業績兌現。
目前,雲南和四川兩省的年肉豬存欄量在800萬-1000萬頭之間,內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區年肉豬存欄量在600萬-700萬頭之間,黑龍江、河北、山東、甘肅、青海和貴州六省年肉豬存欄量目前也達到300萬-500萬頭水平。從區域布局和肉豬存欄量看,中原、東北、西北、西南4個優勢明顯的區域分布已經形成。
青壯年勞動力是豬肉消費的主力軍,尤其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工等群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的下降,青壯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進一步下滑。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將減少人均豬肉的消費量。
城鎮化和居民收入增加推動豬肉需求,但邊際影響逐漸減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善,人們對動物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隨著收入的提升邊際效應減弱。
綜合來看,現在一部分人在吃素菜,一部分人鼓勵要適當吃肉。未來,消費者對於肉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麼多了。
以上就是養殖市場研究報告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