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0~14歲兒童共有2.23億,占全國人口的16.6%,其中兒童保健品實現了425.7億元,占比42.02%,預計2018-2020年我國幼兒保健品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5%。以下是幼兒健康行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人口的年齡分布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人口年齡主要分布以20-34歲人口為主,此人群正值婚育最佳年齡。幼兒健康行業分析,從我國新出生人口分布看,今後5年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每年新生兒的數量有望提升到1900萬,我國兒童藥需求大、供給少、政策好。
幼兒健康行業現狀分析,我國3500多種化學藥品製劑中,供應兒童專用的藥品不足60種,90%的藥品無適用於兒童劑型。國內18萬條藥品註冊批件,兒童專用藥物3000條,所占比例不足2%。根據一項針對國內15家三級醫院藥品的兒童藥比例的調查,調查的6020種品種中兒童專用藥品少,僅45種(4.10%);15家單位兒科用藥1098種藥品種(去掉重複後),有兒童用藥信息(用法用量)的僅占47.3%(4.1%+43.2%)。許多兒童用藥以成人用藥減量替代。
我國專業生產兒童藥品的廠家寥寥無幾。全國6000多個藥廠中,涉及生產兒童藥品(通用名中明確說明兒童用藥)的廠家有1000多家,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廠家僅10餘家。其中有600多家企業有生產兒童專用化學藥;另有900多家企業生產兒童專用中成藥。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廠家多數為計劃經濟年代就存在的國有控股企業,品種老化,營銷轉型緩慢,品牌意識薄弱。少數其他企業意識到市場機會,開始培育獨立的兒童藥品牌。兒童藥品的研發不但需要投入高額的資金,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還在於研發難度大,缺乏可供查詢的資料。
我國共有執業醫師261.6萬,其中僅有3.9%是兒科醫師,約10.2萬。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14歲以下兒童有2.2億餘人,平均下來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兒科醫師。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有20萬。以北京為例,北京兒童醫院平均每天要接待4,000名患兒,兒科門診卻只有40~50名醫師,也就是說每位醫師一天要接待80~100名兒童,由此可見我國兒科醫生緊缺程度。
目前,我國的兒童保健品市場中,知名品牌占據了19%的市場份額,中檔品牌占據了約32%的份額,而其他中小企業則瓜分了餘下的市場。我國的兒童保健品區域市場中,以華東、中南、華北地區為主,這幾大地區占據了全部國內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
幼兒健康行業現狀分析,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也為扶持和獎勵民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幼教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目標群體和政策支持。
我國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新生兒的數量將會再一次大幅增加,疊加第四次嬰兒潮的來臨,將會促使新生兒的數量獲得較大幅度的增加。未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我國的幼兒教育起步比較晚,針對很多方面的教育還不是很成熟,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將推動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以上便是幼兒健康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